第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P>

    然,所在职位不同,立场也不同。</P>

    紧接着,大司农霍光看了使者两眼,起身对刘进说道:“臣请乌孙国使者回避。”</P>

    刘进一听,微微颔首对少夫及元贵靡两人说道:“你二人乃朕宗室后裔,便是刘家人,太皇太后、皇太后皆在宫中,是为长辈。</P>

    晚辈岂有不看长辈者?</P>

    朕以为你二人当探望一下长辈。</P>

    你二人以为如何?”</P>

    显然,刘进便是为了不让大汉朝廷上的政策商议过程为外国所知,特意给他们二人找的一个台阶。</P>

    少夫、元贵靡对视一眼,颇有些不甘心的说道:“陛下说的是,我等着便前往太皇太后、皇太后处,探望长辈。”</P>

    刘进点点头安排道:“来人,且送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子女去觐见太皇太后、皇太后。”</P>

    一黄门出列对刘进拜道:“唯。”</P>

    “二位皇眷且随我来。”黄门走到少夫、元贵靡两人身前对两人点头哈腰的说着。</P>

    刚刚刘进已经点名了,他们是作为宗室出嫁的女子的子女身份去觐见太皇太后及皇太后的,自然此黄门也不敢称呼他们为使者,因此便用了皇眷这个称呼。</P>

    显然即便是作为无根之人的黄门这个几乎每个男人都不会想的行当也是卷的异常厉害的。</P>

    此黄门能瞬间想到这其中的弯弯绕,虽然算不上多大事儿,但显然起码察言观色,待人接物这一块的天赋不算低。</P>

    对人有所求,两人虽然是宗室所出女子的子女,但更是乌孙国的使者,因此自然也不敢托大。</P>

    少夫、元贵靡二人对领路的黄门拜道:“那就麻烦阁下领路了。”</P>

    待少夫、元贵靡二人离开,朝中尽皆大汉之人,大司农霍光方才说道:“陛下,臣以为协助乌孙弊大于利。</P>

    臣为大司农,仅从财税角度说上一说。</P>

    陛下自登基后,接连发布了鼓励婚育之律令、木路建设之事、人才选拔之事、太仆师苑新建之事、大汉将士甲胄武器换装、楼船将军行军瀛洲等。</P>

    纵然陛下亦是开了玻璃、酿酒等财路。</P>

    然花钱之处激增,故新财路难以覆盖新花钱之处。</P>

    且从财税角度,与乌孙国交好,其乌孙国可为我大汉带来多少钱财?</P>

    若是商贾,此亏本之买卖。</P>

    因此,臣持不同意见。”</P>

    紧接着大鸿胪苏武却站出来反驳道:“大司农此言差矣!陛下子万民,岂能如卑贱之商贾仅仅盘算金钱之得失。</P>

    有乌孙,乌孙与匈奴作对,便可牵制匈奴兵力,固令匈奴不可全力与我大汉对峙。</P>

    无乌孙,西域诸国皆势不及乌孙,匈奴定当得寸进尺,谋划西域其他国家。</P>

    若西域为匈奴所得,我大汉当面临西、北两方均与匈奴对峙之局面。</P>

    如此一来,岂不令我大汉更加被动?”</P>

    大鸿胪苏武果然是当过使者的人,简单的一分析形势,众人纷纷点着头。</P>

    刘进向下望去,显然发现赞同相救乌孙的占据大多数。</P>

    刘进便对大司农道:“大司农除担心钱财不足外,可还有其他要补充的?”</P>

    大司农霍光略微一思索,摇了摇头。</P>

    刘进又问道:“诸公卿可还有对出兵协助乌孙持反对意见者?”</P>

    众人相互看了看,纷纷摇了摇头。</P>

    见此刘进拍板道:“乌孙乃我大汉姻亲之国,且乃是我大汉牵制匈奴之助力。</P>

    朕与诸位所想一致,不可不救!</P>

    然当如何救,尚需商讨一番,诸位可有良策?”</P>

    如此,此朝议便定下了发兵相救乌孙的调子,接下来便是商讨相救乌孙的方案了。</P>

    后将军商丘成出列道:“陛下。解忧公主上书欲令我大汉出兵相助。</P>

    臣以为定然不可直接出兵乌孙。</P>

    一来,我大汉相距乌孙,尚有楼兰、鄯善等西域诸国,路途颇远。</P>

    出兵乌孙,长途跋涉,便是修整,以疲敝之师击以逸待劳之师,此取死之道。</P>

    二来,恐乌孙亦不愿令我大汉将士前往。”</P>

    那是自然的,若是大汉的将士前往了乌孙,到了那里的人又岂能轻易的撤回来?</P>

    而有外国将士一直呆在本国之中,恐怕本国的国王睡觉都睡不好。</P>

    然刘进听此,却对后将军商丘成道:“后将军,此乌孙求救与我大汉,非大汉求救与乌孙。</P>

    莫要说我大汉将士前往乌孙,便是击退匈奴后,我大汉将士驻留乌孙亦是应该。”</P>

    后将军商丘成没说话,拱了拱手。</P>

    然而,刘进也知道,有些事,欲速则不达。</P>

    饭要一口一口吃,而谋求乌孙国有大汉将士驻扎,便是步子漫的有点大,容易扯淡。</P>

    太仆常惠开口道:“陛下臣以为当行围魏救赵之策。可遣将士出敦煌,作势扫荡匈奴腹地。</P>

    如此以来匈奴定当撤兵。”</P>

    听此一言,众人纷纷点点头。</P>

    刘进思索了一下却摇了摇头道:“如此,令我大汉将士疲敝无所获,不可不可。”</P>

    典属国赵充国倒是站出来道:“殿下,昔日征伐匈奴,皆令西域小国出人出兵。</P>

    臣以为可依照惯例。”</P>

    刘进不可置否。</P>

    众人纷纷又提出不同意见。</P>

    而刘进眉头紧蹙,他脑海中则是思索着如何利用此次相救乌孙的机会,谋取利益最大化。</P>

    听着众人的意见,刘进又结合了自身的思考,过了片刻,对众人缓慢的说道:“诸位。此朕之所想,以供诸公卿参考。</P>

    此番相助乌孙,定然不可仅从相助乌孙就事论事考虑,当从我大汉与匈奴相争考虑,甚至更高维度,从我大汉统治角度考虑。</P>

    因此,思路不可狭隘。</P>

    基于此,朕以为当思索采取何种方式,当取得什么效果,达到什么目的。</P>

    朕且抛砖引玉。</P>

    此番相助乌孙,从最为理想角度考虑,乌孙成我大汉属国。</P>

    然,此条件颇难达成。</P>

    因此退而求其次,便是加强我大汉在西域的统治。</P>

    自孝武皇帝《轮台诏》后,对西域,我大汉势力收缩,而匈奴势力扩张。</P>() ()

    正是因此,令匈奴抓住了攻伐乌孙之机会。</P>

    此番相助乌孙便代表我大汉正式开始攻略西域了。</P>

    自古以来,师出有名,相助乌孙便是我大汉攻略西域最好的借口。</P>

    然攻略西域,最为有效之方式乃是驻军。</P>

    因此,定然要出兵乌孙,便是我大汉将士不可在乌孙驻扎,然途径西域诸国也当驻扎我大汉军队。</P>

    而我大汉军队当如何掌西域诸国之军权?</P>

    定然要削弱西域诸国之军,宣传唇亡齿寒之理与西域诸国,号召西域诸国集结将士,协助乌孙抵御匈奴,如此便可令其国内空虚。</P>

    如此,兵不血刃,令我大汉将士掌控西域诸国之军权。</P>

    再令西域诸国一步一步成为我大汉郡县,此便是后来之事了。”</P>

    众人一听,瞪着眼看着刘进,谁也没想到,刘进竟然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为相助乌孙抵御匈奴,暗地里实质上竟然打的统治西域的目的。</P>

    然众人又一想,虽然刘进所想有点天马行空,但可行性非常高了。</P>

    众人纷纷商议着,一边商议一边佩服的点点头。</P>

    刘进并未继续再说话,而是等着众人商议一番,待声音小了一些之后方才说道:“对朕之策,诸位以为如何?”</P>

    丞相桑弘羊佩服的说道:“陛下之策,如羚羊挂角,天马行空。</P>

    臣以为可行性极高,当行此策。”</P>

    “臣,附议。”御史大夫赵过也起身道。</P>

    “臣等附议。”众人起身,齐声说道。</P>

    刘进一听,点点头道:“此策便如此定下。”</P>

    “唯。”众人再次应道。</P>

    刘进微微点头道:“后将军商丘成、丞相桑弘羊、御史大夫赵过、大司农霍光、少府公孙遗、太仆常惠、大鸿胪苏武、典属国赵充国、尚书令张安世。伱等朝议之后暂且留下,吾等商议一番具体当如何。”</P>

    “唯。”被点名的尽皆应了一声。</P>

    “诸位可还有他事?”刘进问了一声。</P>

    没有人表示还有其他事,刘进一摆手道:“朝议结束,诸位且去忙吧。”</P>

    中谒者高声喊着引着众人对刘进拜别。</P>

    待礼仪完毕,刘进对众人道:“诸位且随我来此。”</P>

    众人跟在刘进的身后到了刘进其中一间寝室。</P>

    吩咐侍从为众人拿来垫子后,刘进道:“诸位且坐。今日朝议仅是商讨了一番大略,然当如何做,尚且需要具体说上一说。”</P>

    众人纷纷点点头。</P>

    刘进对大司农、少府二人道:“大司农、少府。此番征伐出兵定然非是南北二军。故此钱财当由大司农所出。然大司农钱财匮乏。</P>

    因此朕以为可动用皇库钱财。”</P>

    南北二军乃是守卫长安城的禁军,其防备的乃是国内叛乱,属于皇帝私人军队性质的,因此养南北二军的军费由皇库所出。</P>

    如边军等地方及边疆的军队,其钱财由大司农府及地方所出。</P>

    但从汉武帝开始,历来征战从皇库掏出一部分钱财以供战争所用便是寻常的事情了。</P>

    少府公孙遗自然也不会反对。</P>

    这个时候若是再不哭穷少掏一点钱简直枉为帝国国库、皇库的财务负责人。</P>

    当即大司农霍光可怜巴巴的说道:“陛下,大司农府吞金兽尚多,臣以为陛下不可不考虑。”</P>

    而少府公孙遗则道:“陛下,近些时日,少府花费也不少。”</P>

    倒是丞相桑弘羊说道:“陛下,若资金不足。臣或可能想些办法。”</P>

    他桑弘羊可太有办法了。</P>

    武帝即位后,凭借西汉前期七十多年的积蓄,国家财政本来非常富裕,但由于武帝的“有为”,尤其耗费巨大的对外战争,兼之大兴功业和救灾,以及朝廷上下的奢靡,仅仅二十年后,国家财政就开始频频出现亏空。在财政困难面前,武帝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如元朔年间,为增加收入,专门设置“武功爵”,共值三十余万;还专门树立了一个献财典型——卜式,号召百姓向国家捐献钱财。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上仍是杯水车薪,而且还造成了吏治败坏等弊端。</P>

    自汉武帝元狩三年起,在汉武帝大力支持下,他桑弘羊横空出世,先后推行算缗、告缗、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币制改革、酒榷等经济政策,同时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P>

    其当时不仅仅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基础,甚至还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遏止了富商大贾和豪强兼并势力的发展。</P>

    因此桑弘羊的很多政策,大汉现在都还在用。</P>

    当然,有些政策也产生了很坏的效果,现在虽然尚未废止,但刘进已经将不符合发展的一些财税政策的改进或者废止纳入到下一步施政的方向之中了。</P>

    这也是刘进为什么那么看重桑弘羊,令其担任丞相的原因之一。</P>

    而且桑弘羊的丞相可不是橡皮图章,更不是摆设,是切切实实有实权的丞相。</P>

    既然桑弘羊提出来了,刘进觉得还是听听为好,便是不用,也可参考参考。</P>

    桑弘羊拱手拜道:“陛下。孝武皇帝元鼎五年,为祭宗庙,孝武皇帝令列侯献酎金助祭,列侯一百零六人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夺爵。</P>

    元狩四年,上林苑苑有白鹿,孝武皇帝与张汤谋,以其皮为币,以发瑞应,造白金焉。</P>

    陛下,如今诸侯王、列侯等皆颇有家资,或可令诸侯王、列侯等相助陛下。”</P>

    桑弘羊此言一出,众人皆忌惮的盯着刘进。</P>

    桑弘羊这家伙够损的,身为列侯的一员,竟然直接背叛自己的身份,向刘进献计敲诈勒索诸侯王、列侯的家产,以供本次征战之用。</P>

    其人实在是太狠了。</P>

    刘进一听,心中一动,还真的是有点想法了。</P>

    一来可以以此为借口搜刮诸侯王、列侯等,打击已经仅仅只有象征意义上的裂土封疆的诸侯王、列侯等,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P>

    二来也可以弄到现来现的一笔钱,以供下一步攻略西域用。</P>

    然刘进觉得这样吃相有点太难看了,因此刘进想着换一种方法搞一搞他们。

章节目录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仙途.cs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仙途.cs并收藏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