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险中求的道理从古至今都有。

    冼白环顾了一下四周说:“如果是这样,光建围墙是不够的,要用荆棘把打水的河边从后面森林哪里拦截,顺着河流通往村里的路边也要用荆棘,不然我们回村里很可能会遇到危险,还有猪舍那边也要圈出安全的活动范围。”

    何皎听到他这话,觉得工作量很大,“这光靠我们得弄到什么时候?实现两个时空的物资相互兑换,才能真正的变现,不然我们只能有限地利用商城系统里得到的东西。平时没钱花没什么,万一要用钱,没存款看个病都成问题。”

    在现代看病有医疗保险报销,八十年没有。没钱看病依旧是百姓的大问题。

    两人把水缸拿回住所,放下水缸。

    冼白说:“村头那片森林里有很多荆棘,可以让村民帮忙。我们没钱请人,但我们有物资。”

    “对哦。那我们用盐行不行?”何皎说出了很早之前的打算。

    “可以的。不过得想个法子糊弄过去,免得别人问我们去哪里弄来这么多盐,又或者直接给鱼苗吧。”冼白解开背带,打算把小年放下来。

    “这样也行。”何皎上前帮忙,把小年抱着往屋檐下的椅子走去,背对着冼白问:“你做饭还是我做饭?”

    “你都抱着小年往哪里坐了,那肯定是我做饭。”冼白语气里是浓浓的宠溺,半点怨言都没有。

    不像有些男人,让他做点家务像要他的命一样,没有大少爷的命,却活得比大少爷还金贵,什么家务都想让女人做。

    冼白愿意且主动分担家务,这一点让何皎很满意。

    在这处简陋小院往柴房和远离河边的方向,大概十多米的地方,有一堆看似废弃的砖头、瓦片。

    这是何皎前段时间从商城系统兑换的二手砖瓦。本来她想兑换新的,但所需要的积分太多了。

    她感觉系统在帮忙转移现代世界不需要的废弃旧物,在这个书中世界实现废物利用。

    她前后兑换了几批旧砖瓦,发现旧红砖有不少风化的,一拳下去就能击碎。

    这些红砖应该是居民在建房的时候,没有在红砖外面涂抹一层水泥和防水材料,让红砖裸露在外,导致红砖在经受风吹雨淋后有风化的现象。

    兑换的旧青砖明明也是裸砖,却没有风化现象。

    这个发现时常让何皎想到在现代看到的万里长城,它也是青砖裸砖,没有水泥的保护外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风吹雨打,依旧屹立不倒。这一想,觉得古人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那段时间何皎经常想不顾一切地离开这里,去看一眼万里长城,只有这个书中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相似的地方,才能觉得自己真正地活着。

    不过随着建房打地基、砌墙等劳动的付出,每一天充实的日子,让她渐渐按下了这种冲动。

    现在他们只建好一个面积三十平方米的房间,其一半的工程,之前担心下雨,用防雨布像支撑帐篷般,把上面挡住,避免下雨在墙角积水导致围墙不牢固。

    工程进度慢,一是在帽儿坡的坡顶其他人无法上来,只有他们两人干活;二是还要带小孩,之前有让何皎大嫂帮忙带一下小年,但不知道是小年会认人了,还是她也需要帽儿坡坡顶的能量。

    她特别的粘人,尤其粘何皎,只要看不到何皎,小年会一直哭。

    时间来到第二天,天气晴朗,并没有发生大家担心的下雨天气,两人忙着在田里割稻谷。

    因为有直播的粉丝想看两人割稻谷,何皎请大嫂到田边的路边,帮忙带一下小年,小年只要不离开何皎太远,短时间内不会哭闹。

    大哥和大嫂的小孩儿子何晶已经会走路了,这会蹲着大嫂身旁拿着树杈搓地上的黄泥玩。

    大嫂抱着小年往何皎方向看,应该说是小年要往何皎的方向张望。

    正常来说小年这么小的小孩,是无法看清这么远的距离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小年与何皎有了母女关系,加上朝夕相处,小年的目光都会下意识地追寻着何皎。

    何皎穿着水鞋与冼白弯腰在田里割稻谷,时不时起身往小年这个方向招手,小年都会有样学样地往何皎这个方向伸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

    昨天大家抓了稻花鱼,今天田里没有鱼,其他村民要么忙着去割自家稻谷,要么忙着其他农活。

    这块七分田里只有何皎和冼白在忙活。

    何皎对冼白说:“这田里有不少田螺,一会割完稻谷,把田螺摸了。”

    “好。”

    弹幕在刷着:【你们田里不打农药吗?居然敢吃田里的田螺。】

    【楼上好笨,既然主播说摸田螺,那肯定是没打农药。】

    【抓田螺是不是要做螺蛳粉?听说柳州正宗的螺蛳粉一点都不臭,是不是真的?】

    【炒田螺好吃,放点辣椒、紫苏或假蒌,香得很。】

    【千万要注意,不要吃到福寿螺,那个寄生虫太多了,不能吃。】

    【主播在干农活,你们在刷吃的,不要太安逸了。】

    【我觉得主播好好,做农活都与老公一起做,比那些作秀的主播强多了。】

    【主播挣钱我一点都不嫉妒。主播付出了努力,她值得。】

    ......

    割完稻谷,摸完田螺,还要打稻谷,让稻谷与稻禾分离。

    别看只有七分地,却这让两人从早上忙到了下午。

    这个年代水稻产量不高,平均亩产600斤,七分地则是420斤。

    因为有稻花鱼的排泄物作为肥料,他们这不到一亩的七分地居然能有520斤,这消息可把任支书乐坏了。

    稻谷打完后,村民会在村委前面的三合土广场划分地方晒稻谷。

    冼白担心赵彪会来捣乱,让冼吉帮忙看一下,并交代若他傍晚没法下来收稻谷,让冼吉帮忙收一下。

    冼吉分到冼家大部分田地,认为冼白只要了七分地拿去种是吃亏的,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

    任支书多少知道赵彪与冼白的矛盾,看到冼白交代冼吉的话,特意大声地在广场说:“你放心,如今你家让田地增产,这晒的稻谷,我会帮你看着的。”

    其他村民一听冼白家的田地增产,停下把稻谷摊开来晒的动作,纷纷跑过来积极地问:“大队长,你那七分田增产了?”

    冼白没回话,任支书反而兴奋地回话说:“那是的。大队长那田520斤,足足增了100斤。”

    “100斤!”村民们都张大嘴巴。

    增产100斤对现代来说,不算大事。

    在现代水稻每亩地产量最高可达到2653.54斤,很多超级稻品种,亩产都在1600斤以上,平均大面积实际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完全不是八十年能比的。

    对于冼白的七分田能增产100斤在八十年代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

    张孝家脑子灵活,问道:“增产是不是与稻花鱼有关?”

    冼白看向抱着小年的何皎说:“在稻田里养殖稻花鱼的方法是我老婆想出来的,你问她。”

    张孝家眼巴巴地看向何皎。

    何皎只顾着逗小年玩耍,没看大家,低头回答说:“这没什么的。稻田中有丰富的昆虫、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天然饵料,可供稻花鱼食用。这样水稻的病虫害会明显减轻,同时稻花鱼的排泄物能肥田,让稻禾有更多的养分成长。”

    张孝家一脸懵地抓头发,“听不懂,完全听不懂。昆虫能听懂,但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是什么?”

    他见何皎光顾着小年没搭理他,扭头问村长的儿子张孝乐:“你知道是什么吗?”

    张孝乐见大家都看过来,狂摇头:“我哪里知道。我读初中那会没学好。”

    村长见不得儿子出丑,急忙道:“你管那是什么,只要知道鱼吃昆虫就行。”

    之后村长靠近冼白,小声问:“你老婆脑子真开了光?不然怎么懂得这么多?”

    冼白同样小声回道:“你别再说我老婆脑子开光了。上次她都说了开光是指死物才能被说开光,活人不能说开光。不如叫点醒。”

    他指了指天说:“是上天把她点醒了。”

    这话说得玄而又玄,把村长搞懵了。

    冼白则是在心中祈祷千万别像上次那样扣何皎的积分,说他宣传迷信。他这话更像是玄学而不是迷信。

    趁大家都聚过了,冼白对大家说:“你们如果需要鱼苗,到时候可以砍荆棘过来和我们换。”

    “荆棘?大队长要荆棘干嘛?”张孝乐问道。

    大家在等冼白的回答。

    冼白指着帽儿坡的方向:“你们看到没。我们沿着河流往帽儿坡走,旁边的森林可能会冒出一些动物出来,需要用荆棘把森林外围围一下。这样行走的时候比较安全。”

    任支书把望向哪里的视线收回来,看向冼白说道:“这里离帽儿坡挺远的。如果要荆棘的话,得要砍很多荆棘。何必这么麻烦,你们直接回村里找个地方建房子住不就行了,住那地方干嘛?”

    这个问题一下把冼白难倒了,不能把原因推到迷信上,又不能说实话,一时半会没回答上来。

    何皎见他没吭声,抬头看向任支书说:“哪里风景好,而且哪里有葛根和大薯,这些都是储备粮,得守着。不然光靠这七分田哪里够我们一家三口人吃饭。”

    任支书刚想说你们家都增产了,再来一季稻谷的收割,哪怕第二季稻减产,是勉强够吃的,不过转念一想,谁会嫌储备粮多。

章节目录

在八零直播[正文完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理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理长并收藏在八零直播[正文完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