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老三在盘算家里的收入。

    宋婆子一个月有五块钱的工资——毕竟她的活儿也没多重,就是热热饭菜刷锅洗碗一类的。这还是村子里怜悯宋老头才给的工作,五块钱其实不算少了,在农村,之前村子里靠工分的时候,一年到头也才二三十块钱。

    家里的大头收入呢,以前是工分,他和老大老二一起出工,老大老二能拿十个工分,他能拿七个。

    二十七个,虽说是吃不了多好,但至少是不饿肚子,不像是别人家的孩子,面黄肌瘦的。这两年呢,村子里的地都分给个人了,地里的活计也多是他们三个做。一年的收入吧,也算是比较好的,至少比三年前强。

    说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不管是之前还是现在,这家里,靠的都是宋婆子和老大老二,他自己知道自己,能干活儿,但是不能干太多,老四和老五就更不要指望了,老四还能干干活儿,老五自小就没赚过几个工分。

    这一分家,意思就是能干活儿的两个就要被分出去了。大头没有了,只剩下老娘的五块钱,可老娘那抠门的,这钱估计就是全攒着给老五当学费了。

    钱这东西,很重要。但是,在肚子和口粮之前,这东西好像不就是特别重要了。地里的活儿没人干了,那剩下一家子吃什么呢?西北风吗?

    老大还好说,分家了也是宋家儿子,可老二这出了宋家门的就不一样了,那说不是宋家的就不是宋家的了。

    “二哥,这事儿要不然你还是再想想吧,你要是非得给人当上门女婿,咱妈心疼你,肯定不会多说什么,大不了就是日后见了祖宗不好交代,可你自己呢?这上门女婿的名声是好听的?就算大家伙儿都知道你不是去当上门女婿了,可你住人家家里头,那就是上门女婿。”

    “咱们自家,你和亲妈,都还有摩擦,还能吵吵嘴,你去人家家里,那人家要是生气了,骂你几句,你受的住不?”老三说道,一边做样子:“说你吃白饭的,这还不是很严重,你这边多添一碗饭,人家就要说你浪费粮食,你这边多喝一口水,人家就说你不干活儿。你想歇一歇,人家就说你懒驴上磨屎尿多,那人家家里辛辛苦苦养活大一个女孩子,你去人家家里,能指挥媳妇儿给你洗衣服做饭吗?”

    不得换过来,你给人家洗衣服做饭吗?

    “没事儿,反正在哪儿都是干活儿。”宋老二是打定了主意了,受点儿委屈不算啥,只要是日子宽裕啊。那边老两口,可也是分了两亩多地的,他过去,将自己的地也带过来,一家四口加起来那就是五亩地,足足五亩地啊,养活四个人那是够够的了。

    只要肯干,只要能干,那多出来的产出,还不能攒一笔钱?

    反正不管怎么算,都要比留在自家强。自家可是连个房子都没有了,没分家,那地也是一家子的,一共七亩地,还得养活老五读书,还得照应老三老四娶媳妇儿,这最后能剩下多少?

    虽说长兄为父,可他一不是老大,二来,爹没了之后也帮着亲娘养大了老四老五,也算是尽到做兄长的责任了是不是?那现在到结婚了,他为自己后半辈子考虑考虑,有什么错?

    倒是老五更干脆,虽然上辈子分家这事儿还在好几年之后,但既然他都重生了,说明这世上的事情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想分家就分家嘛,树大分枝这都是正常的。

    就算兄弟们是因为这宅子被抵押出去的事儿闹分家,他也觉得无所谓,反正日后他会补偿他们的。

    “妈,我觉得分家也挺好的,我和四哥现在都大了,能自己赚钱了,也就没必要拖累大哥和二哥了,他们自己结婚了,自己去过日子了,就是爹在地底下看着也安心了。”

    宋老五沉吟了一下,笑着拍了拍宋婆子的手:“咱们村子里这两年分家可也不老少,家家户户不都是那样过日子吗?”

    村里分地是按照人口分的,但是菜地是按照家庭分的,一家一户都有。虽说菜地少,一家也就那么两三分,但地是老百姓的命,为着两三分地,还是有许多人家立马分家的。

    还有着急娶媳妇儿进门的,着急怀孕的,都是为了多分地。

    “地的的话是平分,村子里当年分地是按照人口,一人一亩二,菜地咱们家总共有八分,就一人分一分。”宋婆子也知道这分家是不分不行了,要是再不分,老大指不定对老五生出什么怨恨来。

    再者,老二那样子,也是做好决定了,既然如此,她这做亲妈的,怎么能拦着儿子过好日子去呢?

    宋婆子是个有果断的,要不然也不能男人死了之后还能供养儿子们读书。学校食堂的活儿,那能没人眼红吗?她能守住就是自己的本事了。

    所以,索性就分个清楚吧。

    “咱们现在的院子虽然被抵押给银行了,但是银行的期限是一年。这一年,咱们就还住着。等抵押到期了,这院子分给老大,老二是要上别人家去,那就不分院子了,但多分口粮和钱,也免得别人真以为你是上门去的。老三老四老五都还没娶媳妇儿,所以暂时跟着我。”

    家具也暂时不分,但是碗筷要分,老大拿了一副碗筷,自己在院子里搭灶台,日后结婚了就自己做饭吃。

    宋婆子手里总共有三十块钱,二十是宋老五给的,十块钱是她自己攒着的——她一个月虽然有五块钱,但是老四一年学费八十,老五一年学费八十,一年到头,这工资根本不够花。

    再说,男人家穿衣服鞋子费,这些不也得要钱吗?

    她这一年才六十块钱,够干啥?能存下来十块钱都是她能干了。

    分给老大五块钱,分给老二十五块——因为老二不要屋子。剩下十块她要捏在手里,万一家里有点儿事情呢?

    家里穷,东西不多,所以分家是分的很快的。也不用和别人家打招呼,自家事儿自家知道就成了。

    随后是老大的婚事,根本没婚礼,老大上李家将李薇给接回来就完事儿了。可能是老大手里额五块钱也给了李家了,所以李家那边倒是没再为难老大。

    老二则是直接带走了两身衣服,然后上了赵家的门。

    这些个事儿解决完,村长那边也终于找上了宋老五了:“这电热水壶,真能有盈利?”

    宋老五坚定的点头:“肯定有,就是看咱们上哪儿卖去,我的意思就是去南边。”

    村长抽着烟,烟熏火燎的,然后一拍桌子:“村子里决定相信你一回,你是咱们村的优秀学生。”县里中学还主动来要过宋老五呢,不过因为那边学费太高,再加上宋婆子担心儿子没人照顾,所以这事儿才没成。

    “去南边的路费,村子里给你掏了。这三百个电热水壶呢,因为是你自己弄出来的,所以卖出去多少钱,村子里不问你要,都是你的,但是村子里有条件。”

    村子里也不是做慈善的,村子里的钱都是大家的,也不能说是白送给某个人。

    “要是这东西真能卖,回头你在村子里建立厂子,然后优先招手村子里的人。”村长说道,另外的不多说,毕竟这东西是老宋家做出来的,这不锈钢厂,还有塑料厂,还有电线厂,也都是宋家联系的。村子里光掏个路费,要的东西太多的话有点儿说不过去。

    再者了,要是这电热水壶真能在村子里办厂,那后续的发展,才是对村子里最有利的。

    租用场地不给钱吗?招收工人也肯定是村子里的人优先,那厂子纳税也是村子里的一个大政绩啊,这些好处才是最重要的,剩下的都是蝇头小利。

    带动经济发展,发展村子,这个后续影响才是村长最看重的——有了政绩,他做村长的有功劳,将来那指不定能再进一步呢。

    宋老五太知道这里面的道道了,但互利互惠的事儿谁会拒绝?他忙点头应了下来:“村长您放心,要是这东西真能赚钱,我肯定不能忘记村子里的恩情。再说了,我也是向阳村的人,我能不为向阳村着想吗?”

    事儿就这么定了,于是,村长掏出来一卷的大团结:“这是三百块,村子里借给你的,你得写借条。另外,证明信,介绍信,我都给你开出来了。还有一点儿,去南边卖东西,不能是私人,所以,你是不是得先想个厂子的名字?”

    私人买卖不能放在明面上,宋老五想出去卖东西,得借着村子里的名号才行。

    “咪咕,就叫咪咕小电器厂。”宋老五脱口而出。

    这是他上辈子的产品牌子,虽说没有做大国内老大的位置,但是,也算是个比较普及的牌子了。这辈子,他也没打算换名字。

    “咪咕?”村长一边拿出来钢笔,在介绍信和证明信上填写,一边叨叨咕咕:“这名字听起来怎么这么的奇怪呢?”

章节目录

八零富一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悄然花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悄然花开并收藏八零富一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