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宋婆子是觉得吃药没啥用的,她自己生五个儿子那完全是靠自己本事,和什么生子药什么的,不相干。但是儿媳妇儿要吃,她也不反对——生下来的都是她老宋家的子孙。

    和村子里催着逼着儿媳妇儿生孩子的婆婆相比,她已经是个很好的婆婆了,哪怕老二媳妇儿到现在都没怀呢,她也没催过,也没提过。

    但老二媳妇儿要是自己想找事儿,她也不会拦着。

    不过,老二媳妇儿胆子也不大,非得让宋婆子陪着去看医生,那就去呗,反正小赵庄距离这边也不算远,自行车也就二十多分钟。他们家自行车多着呢,村子里排第一了。

    不过人医生估计是真有两把刷子的,一把脉,一看舌苔,就说老二媳妇儿是身体弱:“长的太瘦,本来身体就没多大营养,那生孩子全靠营养,你自己都没有,怎么给孩子?就算怀上了,你这身体估计也不好保得住。”

    宋婆子都无语了,一个两个的,怎么都是身体弱?

    要说是家里困难小时候没吃饱吧,那老二媳妇儿是独生女,老三媳妇儿家里是镇子上的,再看看老大媳妇儿,那才是一个苦,从小当老大,伺候弟弟妹妹,干活儿赚工分。

    结果,老大说怀上就怀上,到了老二老三了,都成怀不上了?

    这不是搞笑呢吗?好好养着的都身体差,野草一样长大的反而是身体好?

    “我先开点儿药你回去养养身体,养好了身体再说以后的事情。”大夫说道,下笔如飞,给老二媳妇儿开了个方子——虽然前些年有抨击中医的事儿吧,但是村里地头,西药不好买,总缺货,还贵。这种时候百姓们也不能等死是不是?

    所以,中医在乡村这些地方,起身发展的还是很蓬勃的。这个诊所就是这样,中药柜子一列一列的,大夫铺开几张牛皮纸,去后面抓一把出来分一分,再抓一把出来分了分。

    宋二嫂就疑惑:“你都不用称一下份量的吗?”

    “还用称?我这手就是秤,一抓就知道是多少了,根本差不了。”大夫挺自豪,看宋二嫂一脸疑惑,就说到:“来来来,让你看看,免得你心里怀孕觉得我医术不好。”

    他将抓好的药材挑一份儿放在称上,然后让宋二嫂看刻度,再换下一份儿,同样的刻度,分毫不差。接连六付药,所有纸上的同一种药材,份量都没什么差别。

    宋二嫂都有些震惊了:“你手这么准的吗?”

    “那是,说不差就不差。”大夫挺得意,将几个牛皮纸包好递给宋二嫂:“一天一副药,早上煮两次,头一次的和第二次的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分成两份儿,早上一份儿晚上一份儿,喝完就休息几天,等下个月再来找我看。”

    顿了顿,又说道:“先将你这月事给调准了才行。”

    宋二嫂顿时尴尬了,她月事确实是不太准。赶紧伸手从裤兜里掏出来钱,数了医药费给人家,然后跟着宋婆子急匆匆的回去了。

    宋振学从厂子里回去,就发现家里到处都是中药味——老三媳妇儿要喝药,老二媳妇儿虽然不住在这里,但是她自己没空煎药,就拜托了宋婆子帮她弄,她每天下午下班了回来拿。

    不是白用宋婆子的,是用十斤猪肉收买的。十斤猪肉啊,够吃十顿大肉饺子了。

    厢房这边摆放一个砂锅,正房那边摆放一个砂锅,小煤球烧的特别旺。没一会儿宋婆子就开始惊叫:“哎呀,火太大了,水要烧干了!”

    再过一会儿,宋三嫂扶着腰从屋子里出来,一脸痛苦:“妈,也看看我的,都好一会儿了,可别将锅给烧干了。”

    闹腾腾的,感觉煮药比干活儿都要累。宋振学瞧着就觉得头疼,然后,他顺便知道自家产品下一步该做什么了——可以做个煎药锅。

    以前咪咕的产品里是有这个的,但是销量不算很好——咪咕产品一辈子的爆款产品就那么几种,最好卖的就是便携电煮壶了,煎药锅因为有点儿大,再加上大众下意识的认为煎药还是砂锅,所以这一款就卖的不如爆款产品。

    但也是很有销量的,这辈子提前开发的话,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发展,能改变一下销路。

    煎药锅最重要的就是无须看管,所以要做这个,首先得有智能程序,这个就有点儿困难了。

    所以说,还是技术最重要,你技术发展到了,不管做什么都很简单都很轻松,你技术发展不到,小工厂想要什么技术就得自己去买,花大价钱,就有点儿划不来了——因为谁也不知道这一款产品的销量怎么会怎么样,万一卖不动呢?那之前买技术的十几万几十万,是不是都是打水漂了?

    想要转卖也不太可能,因为你这个技术一旦出现,总会有相类似的技术也一起出现,这是国情,人家看你这个卖不动是不是就会转往别的方向?

    然后,说不定人家这个就能成爆款了。

    宋振学就觉得,时间紧迫,一方面是寻找技术上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这个产品的设计,方方面面都需要宋振学自己出面来做。

    熬了两个月之后,宋振学觉得,是该扩大厂子,招收工人的时候了——不是招收生产线上的工人,而是招收像是张工王工这样的技术工。

    这就需要何主任帮忙了,宋振学找了个星期天,拎着两瓶酒就去了省城。

    恰巧,报纸上的广告也到期了,宋振学衡量了一下,觉得还是要继续打广告的,因为之前的销量和现在的相比,确实是增加了不少,说明这个广告还是很有作用的。

    既然有作用,那就不怕花钱。早晚,打广告的钱是会被赚回来的。

    时间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宋振学整天忙的都连个歇脚的时间都没有,以至于唐慧娟写信过来的时候,宋振学才恍然察觉到——中考就要到了。

    他和宋振农,也就是宋老四,该参加中考了——本来他自己是不到年纪的,但是他决定要提前参加,所以就是和宋老四一起了。

    中考是要到县城考试的,因为他们整个县城就一个高中——一中。

    很难考,但是考上了,就相当于示半只脚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了——没考上的连大学的门边都不一定能摸得到了,随着第一批第二批以及第三批大学生的毕业,都分配到了很好的工作之后,现在的人们是越发的察觉出读书的好处了。

    所以中考的竞争也变得十分的激烈,差一分就能差出好几名的那种感觉。

    宋婆子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了:“你们多带点儿钱,考完了就找个地方吃饭,住的地方,实在不行就找旅馆,再不行了,咱们掏钱租个老乡家里,住个一两天也成,中考是大事儿,你们自己手里不少钱,可别怕花钱,另外我给你们煮点儿鸡蛋你们带着,天气热了,饭菜不经放,所以我也不给你们准备了……”

    水煮蛋也不能放,但是去县城的路上就可以吃掉了。

    另外就是两身衣服,没这条件的时候自然不讲究,衣服穿个两三天是常有的事情,但是现在不有条件了吗?自然是要讲究讲究的,天热,考试一天下来一身的汗,不换换衣服不好受。

    反正就是一系列的准备之后,老四和老五就一起去了县城。

    老四挺发愁的:“我这估计考不上啊,我这半年都没看过书了,那书上的字是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的,你说这要是考不上怎么办?”

    “不怎么办,你自己看着办,想读就重新念一年,反正咱们家不缺你读书的钱了。不想读了就不读,反正不管是种地还是打小工,或者是跑销售,都有你一条路走,都能活命,不能是饿死你的。”

    宋老五说道,读书虽然重要,但是一个人要是怎么都读不进去,你勉强他也是白勉强,

    再者,就算是读大学,分配工作了,那宋振农这年纪,到时候是不是正赶上下岗潮?到时候是不是还得重新找工作?不管是分配的还是重新找的,谁能保证这个工作的工资就比现在跑销售的高?

    宋振学其实是很有自信的——将来必定能给自家兄弟提供能养家糊口的工作的。

    所以读书这事儿,在他自己是很重要的,不管什么时候,一个管理人才,都是要与时俱进,随时随地的学习,这才能服众,才能管理好一个厂子。

    对宋老四来说就是无所谓了,反正他印象里,宋老四也不是个喜欢念书的。

    宋老四没他想的这么通透,一路上唉声叹气的,就感觉一颗心被撕成两半——一半儿是偏向于读书的,读书的好处谁看不到?就算是他现在看不到,但是,老五是全家最聪明的,他为什么要一直念书呢?是不是说明读书还是有好处的?

    另一半儿呢,他真的是看见课本就犯困,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想一想数学课本上的题目他就能立马睡着。

    就这样,他怎么考大学?可别是白读三年高中,然后灰溜溜的回家。

    “专科也行。”看他发愁,宋振学还是忍不住给了个建议:“虽然现在大家都觉得专科是比不上大学了,但早些年,专科可是比高中受欢迎多了。”

    以前专科包分配,高中读完还得有四年大学,大学还不定考得上,考不上就是白费钱,所以高中是很少有人会选择的。

    “先看看吧,看看你中考成绩怎么样,能上高中就上高中,不能上就上专科。”宋老五替他拍板决定:“但是你现在得分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跑销售确实是能赚钱,但是,辛苦不辛苦?你要是能坐办公室,夏天吹风扇冬天有炉子,美不美?”

    同样的工资的话,那确实是坐办公室最美了。

    宋老五不缺销售,他缺的是人才。

章节目录

八零富一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悄然花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悄然花开并收藏八零富一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