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知道他们这些家生奴婢,一家老小的生死都在主人手里,肯定不敢背叛主君。故他只能自称无能,把所有侦查的结果,证人证言证据都呈送给司马柬。

    司马柬道:“御史大夫辛苦了。事情还不明晰吗?天下哪里有这么多巧合的事?”

    周处道:“圣人,猜测不能成为判案的依据。此事从法律上,只能追究到王二的杀人嫁祸和邓朗的谋刺上。”

    得力忠正如周处,都只能得出这个结论。尽管贾南风和司马柬恨不得把王浑他家全家给扬了,也只能忍下来。

    没有证据,要按照法律来,是其一。

    其二还要考虑到政治影响。那就是在已经废掉部分士人政治特权的前提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重罚一个立有大功,各方面都与皇室比较合作,还在世族中享有巨大声望的王浑,那是会招致巨大反弹的。

    至于邓朗家老婆儿孙被杀,那只能让王二和带去的家丁全家给他家赔命,牵连到王浑,想都别想。

    即使贵为皇帝皇后,也决不能随意践踏所有人公认的潜规则。

    当然,政治上并不是说你没罪,我就拿你没办法了。

    皇帝直接召见王浑,把证据摆到他面前。王浑极为惊讶,道:“圣人的确善于用人。老臣佩服。” 王浑对自己被抓出来太惊讶了。

    虽然在后世人看来,王浑的阴谋简直太简单粗暴了。被抓出来简直是理所当然。

    但是这是晋朝呀。这是一个都督卫瓘一个不顺眼,直接指使门人砍死邓艾父子的朝代。

    这是一个奸臣贾充在大街上弑君,还获得荣华富贵的朝代。

    这是一个国家公爵羊琇一个不爽,亲自带刀行刺尚书令杨珧的时代。

    这是一个齐王和重臣公开图谋夺嫡,皇帝和无可奈何的朝代。

    这是一个大将军和太后随意篡改懿旨,还光明正大逼迫皇帝的时代。

    这是一个需要皇帝皇后亲自下场擒拿辅政大臣的朝代。

    这是一个太极殿群臣逼宫,皇后亲自上场吵架的朝代。

    这时候的阴谋就是这么蛮荒直接粗暴。有矛盾,直接干,没那么幺蛾子。

    相对而言,王浑知道借马甲不停罢职邓朗,一再嫁祸逼迫,最终再挑唆邓朗动手刺杀卫瓘,已经超高技术含量了。

    要知道为了保密,他的管家一路上都用的化名,连带的钱帛货物都是没有任何印记的,真的足够小心了。

    可还是被周处识破,王浑不由得发出叹息。

    贾南风问道:“司徒有什么要说的吗?”

    王浑没理会贾南风,道:“老臣有失察之过,请陛下降罪。”

    贾南风语塞,他这是倚仗自己不能够让他交出王二的家人(让交也没用,这种家生奴仆,国家根本不会知道他们家里几口人,),不可能得到王二的指控口供,也不可能让人随意去他家找人问话。

    司马柬道:“司徒,皇家一直优待司徒一系。司空一家是司徒至亲。”

    比如在二王争功中,偏袒他,委屈王睿。比如他的长子王济,他的次子王澄先后受到重用。

    说实话,司马柬和贾南风开始怀疑过羊琇、陈骞这些坐冷板凳的人,实在没想到会是王浑使坏。

    王浑心里冷笑,这一两代的优待算什么?他们王家世代公卿,结果现在你们从各方面开始限制我们高门特权,难道让我指望蝇头小利而不言吗?

    要不是你们司马家许诺与士人共富贵,谁和你一起簒魏?现在坐稳了江山就要食而肥,还指望我们感恩戴德吗?

    不过他面上恭敬道:“老臣愧对圣人和先帝栽培,老臣请辞。”

    非暴力不合作是吗?贾南风冷笑道:“准了!非止王司徒,太原王家所有人想请辞,我与陛下皆准了。”

    就算他们不主动辞职,贾南风也要让吏部尚书找他们王家的不法事,一个个罢职。敢动我的尚书令,你们全家滚回去吃自己。

    我要判你罪需要证据,你们自己做官不合格,就是另一个说法了。

    是的,即使卫瓘搞考课法,像王家这样的顶级世族加自家姻亲,他还是留了两分情面的。现在他刺杀卫瓘,还指望有好果子吃?

    卫瓘快七十的人,被当胸刺了一刀,即便有青霉素和大蒜素护命,到底身体底子亏了。

    司马柬和贾南风听到卫瓘顶多再撑半年的消息,连忙亲自去司空府看望。

    卫瓘躺在床上都不怎么动的了,还呼喊左右扶自己起来行礼,道:“怎么能够在圣人娘子面前失礼呢?”

    司马柬连忙上前握住卫瓘的手,道:“我与娘子亲来,本为了慰问。司空不必多礼,身体要紧。” 卫瓘咳了半天,道:“老臣这身体自己清楚,好不了了。我当初杀了邓艾全家,如今被邓家子所杀,也不算冤屈。只可惜不能看到察举制大成,老臣不甘心呀。”

    司马柬见他临终都在操心国事,不由得哽咽道:“司空为小人所趁,受苦了呀。”

    卫瓘笑着道:“是王浑,对吧?陛下让他们全家辞职,我就知道了。老臣谢陛下的护佑。”

    卫瓘也知道,就算王家干的,也不过是全家赶走了账,因为是借刀杀人,不会真的有指向王家的证据的。皇帝能够因此让他们家族滚回家,已经尽量处罚了。

    贾南风问道:“司空有什么遗憾吗?”这就是问卫瓘有什么再政治遗嘱和要托付的家人。

    卫瓘道:“我想要恢复汉家制度,好不容易有点起色,偏偏已经没有时间了。如今中枢里,刘颂太直,刘毅太急,王戎、荀勖都胆小不敢得罪人。请圣人娘子召张华回京,他会替圣人接着完成察举制的。”

    卫瓘嘱托到这里,突然明白了王浑为什么要弄死他。他活着,王浑无非也就是获得点微不足道的照顾。

    而他死了,剩下的人不推行察举制,对王家就是大大的利好。要是皇帝和卫瓘不知道王浑是幕后凶手,没准卫瓘还会向皇帝推荐自己亲家王浑做继承人。

    对,大家没看看错。王浑还是卫瓘的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卫瓘的嫡长子卫恒,给卫瓘生了两个嫡孙。所以一开始,不管是帝后还卫瓘,根本不敢想象,居然是王浑推着邓朗那个傻子做刺客的。

    现在既然王浑的嘴脸被周处暴露了,那他就推荐最不敢违背皇帝的张华。张华欠了他这么大的人情,肯定要对卫家有所回报的。

    司马柬看了看贾南风,点头道:“司空放心,你的政策会延续下去。张茂先会接替你的工作。”

    卫瓘想到自己还有女儿是楚王妃,往后自己一家都要靠着皇帝的情分和楚王的照顾了。不由得感激皇帝的联姻,他道:“老臣蒙受君王过分的怜惜,把我家十娘许婚给楚王。十娘他年轻不懂事,要是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娘子能够好好教她。”

    贾南风明白他是怕自己不是执政了,楚王可能对卫氏女不好。于是她开口许诺道:“司空放心,楚王妃贤惠娴静,性子沉稳。楚王一定会尊重疼爱她的。楚王妃的孩子,一定会是下一任楚王楚王。”

    既然楚王开始答应了和辅政大臣的联姻,那贾南风她决不允许楚王因为卫瓘死掉,就对不起楚王妃。这是关系到国家信用的事。

    卫瓘这才放下心来,道:“我家的儿子们,都不怎么像我。等到我时候守孝完毕,希望圣人不要顾惜我的情面,把他们放在外地做点实在事吧。”

    司马柬紧紧握着卫瓘的手道:“司空放心,府上郎君,我会尽力培养。”于是当场宣布,把卫瓘的二子、三子封为侯爵。

    卫瓘流着眼泪道:“老臣深受先帝与圣人隆恩。当初也曾得罪圣人与娘子,却得到了圣人倾心信任,宠命优渥。哪里还有什么遗憾呢。求圣人、娘子不要以老臣为虑,好生保重自身,长命百岁,这才是社稷之福,苍生之福呀。”

    帝后离开后,卫瓘召来嫡长子卫恒,道:“立刻与王氏女离婚,我不能让暗害我的仇人为我披麻戴孝。”

    关于这件事,历史上只留下了“太熙三年,司空、淄阳公卫瓘遇刺薨。嗣子恒与其妻王氏和离。京陵公以老病辞,太原王氏渐次衰落。卫瓘临终荐张华为续,上许之。”其余背后的龃龉,都没有留下痕迹。

    这一年,江南总督张华被调到京城担任尚书令。皇帝皇后照样加封他为司空,意思是让他延续卫瓘没有完成的事业。其余士族渐渐都没了权势,张华在皇帝的支持下,也接着推行察举制。这就是所谓的“卫制张随”。

    不过司马柬担心张华如同卫瓘一样被刺杀,贾南风担心张华像历史上一样被杀,特意命张华带着几十个卫士上下朝。

    张华坚持推辞不答应,最后是带着卫士上下朝但是在宫门口就只带着贴身的伺候奴仆。用这来展示对皇帝的忠诚。

    也是这一年,黄河刺史、博望侯张宾正式开始疏浚黄河,修建河堤(之前两年张宾骑马顺着黄河上下走了好几遍,确定了修建的分工,在哪里征发民工,在哪里修建泄洪区等等)。

    当然啦,鉴于贾南风和张宾有的是钱,张宾征发民夫给的是银钱粮食,所以效率还是很高,且没有惹出民怨来。即使是看不起张宾的人,也忍不住感慨“百姓乐用”起来。

    这一年也有个喜事,那就是郑国渠(又叫贾夫人渠)也修好了。韩寿被封为江南总督、太子少傅。而贾午也因功被封为秦国夫人,陪着韩寿去了吴地接替张华的工作。明眼人可见,一旦韩寿从吴地回来,最起码一个尚书少不了的。

    这一年,张宾在海路上的继承者陶侃,带着新的海图远赴美洲,以图找到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当然,他还是顺便找到了大量的白银。

    这一年,贾南风把在后宫中培养了三年的宫女放出了宫。这一万多的宫女,她们有的回家乡,有的在京城工坊做工成家,但每一个都过得很好。

    因为贾南风教给她们拼音、简体字,还教给她们种棉花、种地、纺织等技术。

    可以说,她们虽然在晋武帝的后宫受尽了冷落,但是当她们出宫时,是带着极为丰厚的嫁妆(钱、技术和知识)出去的。她们无论到哪里扎根,可以教给娘家婆家洛阳口音与拼音,可以给家人带来更新的技术和财富,不可能过的差。

    她们衷心的感激贾南风的恩德,也让贾南风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

    历史书上所说的“(文烈皇后)传文字于庶人,通雅音于九州。海外有献土之徳,边民有感恩之义”就是说的这个了。

    至于裴頠,也是在淮南亲临基层,受了许多罪,却也洗尽了身上不合时宜的地方。

    重臣必须亲临郡县,能干实务,如此历练,导致太熙君臣一直很注重基层建设,擅长治理。可能就是这些成就了后世所说的“太熙盛世”。

    以后的日子,就和贾南风设想的一样,平平稳稳,没有惊喜。无非就是韩寿、孟观这些外戚掌兵权,张华、张宾、裴頠、王导这些人才陆续掌握政治。而他们这些人,不仅仅是才华德行出众,更重要的是,与贾南风多少有旧。

    可以说,无论是国家还是她个人威望权力,都是稳如磐石。可以说,她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

    (全文完)

章节目录

大晋亡国皇后要自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六如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如郡并收藏大晋亡国皇后要自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