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往西,城镇的热闹之景也渐渐变了。

    山川起伏,不似东边那般平坦,流水奔腾,也不如东边那般平静。

    宁世明曾自己思忖过,为何揽月门想杀自己。或许是因为老祁王与他们的恩怨,或许是为了破大禹皇室的威风,更或者,只是为了把他绑作质子,好掣肘皇帝的行为。

    不过,这门派既与十八年前寻龙珠的失踪有直接关联,宁世明倒是想回家问问母亲这来龙去脉。

    这回阿月是带着岳齐鲁、俞梦以及曾丹一起上路的。

    岳齐鲁是个前辈,双手使长钩,虽是个彪形壮汉,留着一把络腮胡,模样颇为难以亲近,为人倒是从不端着长辈的架子,一路都为阿月撑足了面子。

    俞梦是俞心莲的弟子,长得干干净净的邻家小姑娘,不过练起功来却气势汹汹,所学折骨手也令宁世明再次大开眼界。

    至于曾丹,则是个纨绔的模样,平常既不理会一行人出行事宜,也不与阿月或是谁亲近。

    用他的话讲,若不是父亲执意要求,他是懒得来淌这一趟浑水。

    他们在骊山再次补充了行囊,准备继续往西行进。

    骊山之后,可以继续往西至建都,也可往西北方向行至怀远。

    提起建都,阿月不免情绪低落。正是在那里,她与夏无邪被迫分别,也是在那里,慕容清丢了性命。

    此刻,他们当时一路踌躇满志同行至建都的三人,正天各一方不知去处。

    这天夜里,宁世明找来阿月饮酒。

    他们坐在客栈的雅桌旁小酌起来,楼下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灯光甚至有些刺眼。

    宁世明说起了骊山的故事。

    骊山是大禹中原地区的重要城镇,往北可达龙岩山脉北至甲子关,往东是长阳平原直至近京。太/祖时期,时常在此驻扎练兵,是故在骊山西侧,还建有皇帝行宫。

    这里还有一出传唱颇广的皮影戏。

    “是‘出将’么?”阿月道,骊山皮影戏,她倒也听过大名。

    “不错,出将说得便是太/祖潜龙时期的故事。其中不乏有你们世家的事迹穿插其中,比如‘赵龙救鹰潭’这一篇,其实讲得便是慕容先祖守护太/祖于鹰潭的故事。”

    “如此说来,祁王不是要请我去听听?”

    宁世明轻轻一笑:“非也。”

    “那你又为何提起?”

    “这戏当时是江湖所写,许多往事都隐去了。正因如此,朝廷并没有做过多干预。戏中将星名叫魏景泰,魏景泰有四名得力手下,还于偶然之间得了一柄绝世长枪,名为斗龙枪。斗龙枪号称有灵性,甚至可以自行变化模样,魏景泰武功高强,斗龙枪在手,便有以一敌百之力,由他挂帅出战,战无不胜。”

    “你是说,这斗龙枪与寻龙珠,十分相似?”

    “没有人见过那珠子的模样,就算是皇兄与皇姐,他们也不曾知道。而更奇怪的是,太/祖平定天下后,号称当世第一枪的林家先祖就隐没于江湖。”

    “你是说老林手中的斩银枪?”

    “我也是近日才得见那斩银枪,那斩银枪犀利无比,居然还有龙身之形。”

    “所以,你猜测寻龙珠只是一把兵器,并且于定国之时便隐没于江湖。”

    “皇室这么多年来对寻龙珠秘而不宣,其实只是为了继续维持此‘神物’在大禹的一种神圣之感,让它成为大禹臣民心中的图腾。难道慕容姑娘你相信,当真有这种神物,就像话本里那样,可以助人所向披靡?”

    阿月想了想,便道:“不对,若是如此,十八年前先帝大可对外昭告,寻龙珠并未丢失。”

    先帝恐是自有先帝的打算。

    话虽如此,宁世明也没想明白,若是如此,为何先帝没有昭告天下,反而给了这天下群雄逐鹿的一个可能。

    或者群雄逐鹿对于朝廷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

    ——————

    骊山热闹非凡,夜幕下灯火熠熠,行人熙熙攘攘。

    他们大多是赶着去看一个名叫“霓裳班”的戏班表演皮影戏。

    霓裳班是当地有名的戏班,当班台柱名叫枫叶红,唱腔独特,有动人肺腑之功。

    夏无邪被人群簇拥着,也往那霓裳班表演的秋梨院走去。此处灯红柳绿,人声鼎沸,让行于荒野半个月有余的夏无邪又重新回归于市井。

    静香走在夏无邪身侧,她一袭长裙姿态优雅,也不挣不抢,只紧紧的跟在夏无邪的后面。

    “夏公子可看过这出‘出将’大戏?”静香问。

    “未曾。”夏无邪平静答道。

    自绵阳起,静香便与夏无邪结伴同行,揽月门的其余黑袍人并未找上门来,静香,也没有去争过夏无邪手中的寻龙珠。

    她一路不紧不慢的跟着夏无邪,说了些当时青阳城发生的事,也说了些闭云山庄的事,还说起自己如何落到了南宫致远手中。

    夏无邪只是默默听着,并未过多言语。

    夏无邪一向是比较警惕的,他知道静香会一种“读心术”的功夫,在建都时就差点着了道,此时身携“寻龙珠”,更不敢怠慢。

    骊山是静香要来的,因为她之前就收到消息,南宫致远可能在此地出现。她也想看看,被皇帝加封,又在江湖英豪中崭露头角的南宫致远有什么计划。

    这种情况下,夏无邪便也来了此处,有些事,他也想找南宫致远说清楚。

    “出将是讲名将魏景泰力克别国进犯,守卫疆土的故事。有人说,这便是太/祖皇帝当时潜龙时期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在民间越传越神,这魏景泰,甚至有呼风唤雨的神能了,他的斗龙枪指天,天便能回应。”

    “哦。”

    夏无邪抬头望去,秋梨院已近在眼前。

    耳边人声嘈杂,其中响亮清脆的,当属小贩叫卖的声音和孩童的哭泣,这两种声音在一片嘈杂声中脱颖而出,将夏无邪的目光吸引过去。

    不知为何,周边人面色各异的模样,在秋梨院红色的灯光映照下,显得有些莫名的诡异。

    他进了秋梨院,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小二马上来添茶倒水。今夜人太多,他这一桌,除了他与静香之外,还有两名年轻男子,两人似乎是老戏友,一边聊天,一边吃着茶点。

    不久,好戏便上演了。

    只听一阵鼓声过后,透过舞台的白色纱布,一名魁梧的大将潇洒登了场。

    与此同时,一个悠长的声音也同时传来。这唱音清亮绵长,声如天籁,在场众人立刻鼓掌叫起好来。

    “天不予利,长恨绵绵,风雨满楼……魏公去的何处,竟有诸多鬼卒架阴风……”

    夏无邪看了看身边的曲目表,方知今日唱得这一出便是“赵龙救鹰潭”。

    旁人不晓,他却感知,这唱戏之人,丹田之处气韵充足,当是个内力充沛之人。而这皮影戏的唱腔颇有古韵,声音悠远,与在绵阳王长都府中听的小曲小调则大有不同。

    一曲听罢,他觉得“出将”这戏,说得虽是魏景泰的故事,但他那几个手下,如赵龙,如飞云,也都是一等一的好汉。

    就像这次魏景泰兵败,险些被人围困鹰潭,便是赵龙不顾自身安危,深入虎穴才及时将他救出。

    日后真如戏中所言,魏景泰安邦定国守一方安定,那他这些手下才真是功不可没。

    却容不得他多想,随即有一英俊的男子登台发言。

    男子道:“今日新收了戏,名曰‘折英’,还请诸位鉴赏。”

    台下有些戏痴又大力鼓起掌来。

    一出皮影戏得需众人合力才能完成。首先便需有手艺人制作摆弄兽皮,还得有谱曲和吹管拉弦的乐师,最重要的是那唱将,得需有一副抓人的好嗓子。

    “折英”这戏,霓裳班说是新收的曲子,表演起来,却是栩栩如生,动人肺腑。

    夏无邪听来,都不由动容。

    主角向英,一路勤练武功,锄强扶弱,却遭到了所谓名门正派的妒忌,设计杀他于危时。

    “一剑踏破千山里,归入江海无声泣,花好月圆会有时,无人记他青纱衣。”

    戏的最后,向英被人割断脖颈,应声倒地。

    夏无邪心中一震,这分明是慕容清离世前的经历。

    还由不得他说,他这桌的两名男子也互相攀谈起来:“听说慕容世家的少家主,便是在建都殒命,杀他的,还是无净山的弟子……”

    另一人便道:“可按这戏中所说,慕容公子的死怕是另有隐情……”

    人群中又是一阵欢呼,原是今日表演结束,霓裳班的诸位都一一来台前谢礼。

    班主便是先前那个样貌英俊的男子,不到四十岁的模样,也算是年轻了。另有乐师三人,提影人三人,伶人两名。他们一到台前,看客中已有不少观众鼓掌叫好,此时更是有不少人齐呼着枫叶红的名字。

    枫叶红站在人群之中,不悲不喜,穿着普通长衫,一副素净的模样,脸也长得白净柔和,是副让人看着舒心的样貌。

    却是这一片和谐的时候,一人的惊呼格外与这场面格格不入。

    那人高喊道:“有人死了!”

章节目录

人间无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杨小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杨小依并收藏人间无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