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世明与秦朗回来后,留下一队人看住那九宫八卦阵,准备天亮后破坏其中阵法,其余人则都回了王府。

    在夏无邪的指引下,宁世明找到了藏于畅怀院的秘道,那秘道的入口,正是在书房祁王画像的一旁。

    秘道出口,则是位于闹市的林家。

    林家与祁王府本相隔不远,十八年前被灭门后,没人敢将这里买下,只是老王妃命人一段时间打扫一下院子,才使得那院子不至于残破。

    阿月与杨涛一干人等回了趟听澜院,这院里并无起伏,乍看之下,也分辨不出揽月门或是南宫家的人。

    青州城已经戒严,静香是首号被通缉的人,但一天下来,没有丝毫线索。

    宁世明已经恢复了心志,正是想将揽月门一网打尽的时候,听南宫静洺说起静香的行为,他认为静香对夏无邪,是心有好感的。

    说不定,夏无邪是引出静香的关键。

    与此同时,他想拜郭创为师,学得开阳掌些许功夫。

    开阳掌与寻常武功不同,重点并不在于武功招式而在于意念传神,所以东阳帮春夏秋冬四堂堂主,虽武功路数皆不相同,却又拥有开阳掌的共同之处,那便是意念。

    意念能及招式所不及,于是他们各自的武功招数与开阳掌意念结合之下,便另有威力。

    宁世明虽武功低微,好歹从小也习了些拳脚,听说了这开阳掌的神奇,便想着这也是一个精进自身武功的速成之法。

    郭创并不急于答应,倒是反问了宁世明一个问题:“你为何要习武?”

    宁世明是一地藩王,统帅之人,他为何要亲自练武?

    宁世明道:“我想变强。”

    他所说的变强,是各方各面的,身体、才能、甚至势力范围。

    郭创又道:“太/祖皇帝并未习武,却能统帅武林好汉为己所用。可见对于你来说,习武不是一条必走的路。”

    宁世明道:“太/祖生于江湖,经历千难万险才登上高位,我自不可与之相比。”

    “你与你父亲并不一样。”

    郭创幽幽说了这句,他既欠祁王一个情,现在也是当还的时候。

    三天后,边关传来军报。

    北魏军队欲意在戎关起势偷袭大禹,被我方军队所阻,反而击溃对方军队于戎关。

    消息传来,宁世明不乏震惊。

    他知道公主召集旧臣便是想在边关弄出些乱子,只是没想到,竟然还成了一场不小的战事。

    那兵从哪里来,莫非是公主在军中也早有了自己的势力?

    ————

    事实上,宁玉虽然在军中也颇有威信,但大禹军队还不至于凭林柯一句话就听凭调遣,毕竟没有虎符,擅自调兵是杀头的罪名。

    林柯手中的兵,是王长都的旧部。

    王长都被押送宁都之后,皇室对外声称他病重难返,实际上,只是自欺欺人。

    他曾与彭扬、苏臻一起谋划造反之事,可现在,彭扬、苏臻皆已身死,他自己深陷囹圄,造反一事早就变成东海蜃楼,可想不可及。

    宁放是主张斩了他杀鸡儆猴的,可他不仅想杀了王长都,还想着羞辱他,将他折辱至低头求饶,生不如死的时候,再像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的杀了他。

    王长都曾随先帝征战,大破西戎,虽不是什么义薄云天的豪情之士,也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哪里受得了如今这毛头皇帝此等羞辱。

    于是,当青鸾公主告诉他,想借他的兵一用时,王长都并没有迟疑。

    在他眼里,宁玉和宁放同为皇室血脉,不过是占了至亲的便宜,才在那万人之上的高位上,其实都是涉世未深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和小子。

    可宁玉亲手将他捉拿,虽是借了陆明的东风,却也足以证明其谋篇深远,所以对于宁玉,他虽生气,却也服气。

    他挑眉只问了句:“你想走我的路?”

    宁玉目光坚定,却没有回答,反问道:“当时你与彭扬、苏臻所谋划之事,可以其余人知晓?”

    “我的亲信也知道,再者,不就是公主你的鹰卫么?”

    “我的鹰卫也不是神仙,若是你们这群人做事天衣无缝守口如瓶,他们从何得知?”

    王长都眼里闪过一丝狐疑的光。

    至宁都多时,他已被宁放折磨得骨瘦如柴,蓬头垢面,可刚才眼神中那丝狐疑的光,突然让他恢复了些身为“王长都”的精气神。

    他深陷囹圄,彭扬与苏臻,则是直接死了。

    “他们是怎么死的?”王长都问道。

    “被南宫致远所杀。”

    南宫致远,这人王长都听过,可他们谋事本就要避开南宫家的耳目,怎么会让他知道,苏臻与彭扬更不会自掘坟墓。

    那就是,有人将事情告诉南宫致远的,

    是谁?

    苏臻在江湖已成名多年,并不容易走漏风声。

    那彭扬呢,彭扬近些年在江湖小有名气,可能有些张扬。

    王长都回想起彭扬曾向他提起,听风楼中的酒菜不错,曲子更是中听。

    听风楼。

    宁玉面不改色,默默点了点头向王长都致意告辞。

    至于王长都的兵,他告诉宁玉的,是一截暗号。

    凭此暗号,便可调动军中将领。

    林柯也是凭此暗号,与甘云飞等人相配合,调动王长都散落在蜀地的军队,在戎关佯装成北魏士兵发起进攻,再趁机反攻,逼退北魏边防驻军三十里。

    被围攻而后反击的戏码,不过是自己的军队自导自演罢了。

    边防战事传到宁都的时候,宁放气得将前来报信的人打了三十个板子。

    彼时正是和谈不利,涂无用以伤重为名,拒绝见大禹朝廷任何官员,太医院只好连日送来药与补品,可对这些礼物,涂无用也一点没放在眼里。

    甚至在市井之间,都有国民议论,朝廷趁北魏使团来访,居然派人暗算威胁北魏王子,借此机会谋夺利益。

    此举虽利大禹,却远非儒邦大国的作风,读书人对此颇为不屑,那些经久不中科举之人,则对此尤为不耻。

    京兆府出面,抓了些读书读笨的儒生。

    与此同时,之前那个礼部侍郎让青鸾公主出面和谈的计划,也正在酝酿之中,可宁玉却病倒了。

    她说自从与揽月门一战以来,身体虚弱,前日夜间更是没关好门窗,于是又染了风寒。

    太医院前来问了诊,开的却是治跌打损伤的药方。

    宁放知道,这是宁玉为那天挨打那个小丫头找的方子,她根本没有感染什么风寒,而是铁了心跟自己对着干。

    再然后,边关快报则加急传了来。

    大禹军队没有他虎符调遣,哪里敢擅自出兵。虽然边防事急可以从权,但也断没有打退北魏三十里的可能。

    所以,这突然冒出来击退敌军的大禹军队,究竟是听谁的调遣?

    不用说,他心里就有一人。

    宁放杀气腾腾的冲入正德堂,对着正在静坐调息的宁玉当头一喝:“你究竟意欲何为?”

    宁玉缓缓睁开眼,见到几乎怒发冲冠的兄长。

    她下榻欠了欠身,问:“皇兄这是怎么了?”

    这实际上是明知故问,她得知戎关战报的时间,并不比宁放晚。

    宁放冷笑道:“我竟不知道,你都有军方的势力了。”

    说着,宁放拔出天子剑,直直对上宁玉。

    房里的仆人,在看到皇帝面露凶光的那一刻起,早就连滚带爬的撤了出去,此刻的房间,只有宁放兄妹二人。

    宁放的天子剑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好剑,可宁放随身佩这把剑,只因剑是兵中君子,天子剑更是身份的象征。

    一个不懂武功的人佩剑,实际上于自己是莫大的危险,比如现在,宁玉只需一瞬便可夺剑反攻,将宁放的性命握在手里。

    那个跟随宁放而来的,隐在门外的曹见,是快不过她的。

    可她并不会以这种方式对付宁放,皇室兄妹反目的丑闻传了出去,或是宁放真的身死她剑下,事情对于大禹,对于朝廷,甚至对于她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

    “皇兄是指戎关的事情?”宁玉不急不慢道:“臣妹见北魏使团与我朝和谈不利,也想着做点什么替皇兄分忧。”

    宁玉一手别开宁放的剑,继续道:“现如今北魏自己挑起战事,我方不过是自卫反击。我大禹向来与人为善,君子行径,北魏使团在宁都,各方面的礼节也好,吃穿用度也罢,均显我朝国威与皇恩浩荡,可他们自己蓄意挑起事端,以伤病为名拒绝下一步和谈,妄图从我朝谋取好处,那我们也是需要不卑不亢的反击。”

    “也就是说,北魏蓄意挑起事端这件事,是你一手操办的?”

    宁放隐忍着不满,从刚才宁玉到三言两语中,足以听出,她虽人不出正德堂,仍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他正德堂这些守卫,全都无计可施,或者,也都被宁玉收买。

    “阿玉啊……”宁放又道:“你做这么多,肯定不止是‘为国解忧’吧?”

    宁放心中隐约猜到了宁玉的意图。

    他神色凝重,一剑砍在一旁榻上的茶案上。

    对视上宁玉淡如清风的眼神。

    “妹妹既伤了内体又染了风寒,也不宜为此事过于操劳,放心,朝堂之事,为兄既为君,自会解决的。”

    宁放收剑入鞘拂袖而去,宁玉跟上去时,与门口的曹见打了一个照面。

章节目录

人间无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杨小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杨小依并收藏人间无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