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夫人孩子没了,大夫人有了身孕。

    此事在段府掀起了惊天的波澜。

    这本应是双喜临门的事,可一头喜未落,另一边也丧失了喜事的氛围。段盛尧曾经无数次想过,倘若二夫人这孩子能平安落地,现今又是什么场景?段府内一定锣鼓喧天,人人欢喜。此时,段府从一个家庭变成了某场正被筹办的盛会。却被命运拦腰截断。

    尘埃落定之后,曲大夫人安心养胎。但这氛围也是虚假的。曲大夫人孕时,段盛尧完全没有像对二夫人那样重视。尽管这个肚子里怀着的可能是他一直期盼的嫡子或者嫡女。可这孩子的存在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尽管段盛尧表示,对待正室夫人的孩子,他一定最加以宠爱,但实际上,在那张波澜不惊的面容之下,楚歌依旧看得出来,他已有了对这孩子是“索命鬼”的戒心。

    大夫人郁郁寡欢。楚歌默不作声,心头却也微惶。

    不知晓这其中真谛的大概只有孩子。段知燕为她即将有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而激动不已,原本她并不是很愿意和曲大夫人一起睡,这几天却夜夜缠在她身边。她抱着母亲的腰,将耳朵贴上肚子,细细地听。面上总有欣喜或是惊奇的神色出现。也只有在这时,楚歌的心才能稍稍感到一些安慰。她有些不能理解,明明怀孕的不是她,被误解、冷落的也不是她。可她却下意识为她心痛,替她感到担忧。

    曲大夫人如愿怀孕后,依旧每三日喝一碗生子药。这是按照郎中的嘱咐。段盛尧原本对那碗棕褐色的药水也不看好,但曲大夫人当真怀了,他便也无话可说,甚至默许她加大药剂。最大的阻碍是段敬云。他因之前揽枝一事与父亲更生嫌隙,但这时却又与他一条心。段盛尧放弃了劝说他的夫人,段敬云却没有放弃他的母亲。他非常不满这一碗药水,要求楚歌将它们全部丢掉。在他看来,这纯粹只是自我的安慰,大夫人不能为了生个孩子连命都不要。但楚歌做不下决定。不要命的是大夫人,谁的建议她也不听。

    段敬云非常焦灼。最后,他甚至尝试将桂花蜜混在水中。但曲大夫人身体并不强健,这法子也只能告一段落。他让敬元去劝说母亲,可段敬元却也苦着脸回来。最后无奈之下,段敬云只得将希望寄托在他什么也不懂的小妹妹段知燕身上。小小姐听从了哥哥的规劝,在母亲耳边软磨硬泡。她说了几回,最后抱着药碗哇哇大哭。耍赖磨软了曲凝竹的心思,淡化了她的执念。她抱着女儿,第一次离开了药,心头也感到宽慰。

    曲大夫人总算是放弃了江湖郎中所说的“生子秘方”。但段敬云却依旧还是不安。他总有着某种特殊的危机感,料想到此后世事必然不顺。他找到楚歌,开门见山就说,我知道你和大哥的事。

    楚歌心里一惊。她不明白为什么段敬云会突然这么说。段敬云却只看着她,说,大哥喜欢你,想娶你,这个我管不着。但如果你真的嫁到段家,那我母亲也就是你的母亲。你又是母亲的陪嫁丫鬟,关系只会更近。这药伤身,也不必我多说。你们应当能劝住的。为什么现在依旧要喝?

    曲大夫人性子之倔,甚至难被段敬云所想象。楚歌有苦说不出,只得如实说,奴婢们劝过了,可夫人不愿。如今真的有了身孕,夫人就更相信。段敬云说,已经有了身孕,只喝安胎药不好吗?楚歌说,夫人一门心思想生个小少爷……这不是温经汤,是生子药。大夫说,喝了,包生男孩。

    段敬云一整个怔住。他单知道这药有催孕作用,但却没有想到原来还能包生男孩。他那样玲珑心思,一时竟然也不知说什么。半晌才说,以后不许喝了。都倒掉,生什么就是什么。医馆里的正经大夫都不敢打包票说生男孩,一个乡野郎中便能了?楚歌说,夫人只是不想再让老爷失望。段敬云说,我就不信再生个妹妹他会失望。府里现在有着三个少爷两个小姐,再生个小姐正好。你回去同母亲说,不要再担心这些。好好养胎,好好休息。除了安胎药,别的就别乱喝了。

    这话却又莫名传到段盛尧耳朵里。当爹的一言不发,只将老二叫到自己屋中。他告诉了段敬云为什么自己更想要一个儿子,告诉他想要填补段敬邦带来的心上的空缺。段敬云却冷笑着询问他的父亲,若是家中妹妹死一个,是不是又要大夫人再生个女儿?段盛尧气血上涌,训斥他不得胡言。段敬云说,我说的是实话。往日之事不可追,过去了便是过去了。敬邦去世,我和父亲一样伤心。可后来人还要继续生活。总不好为此便叫母亲伤了身子。

    段盛尧却说,现在除了你母亲,谁还能生?段敬云有些生气了,说,母亲能怀,父亲就应该高兴。弟弟或者妹妹都没关系。段盛尧冷冷地说,二姨娘已经死了两个孩子,都是男婴,你母亲须得生下一个男孩来,我才能安心。段敬云说,那如果不是男孩呢?段盛尧说,所以她要喝药。段敬云猛地站起来,说那是害人的药!父亲为敬邦之死奔走忙碌,却叫街上随便一个人就能来害死段府里的大夫人吗?段盛尧说,那是她自己选择的。段敬云说,若没有父亲的默许,母亲也不会这般疯魔。段盛尧喝道,没大没小,怎么和父母说话的?跪下!你母亲的事,由为父做主,你管什么?就算要管,也只有你大哥有资格。做好你自己的事,不要插手后院!

    段敬云这些话没有同任何人说。他把它死死地焊在自己心底。最终,他给楚歌的指示只是:不要再让曲大夫人喝这碗药。

    楚歌自然支持他。早在他回来之前,她便将药渣子全都扔了。段敬云声称要找那个江湖郎中算账,却被她劝下。楚歌自是知道这郎中的底细,他绝不敢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更何况被骗的人是段府里的大夫人。不然为何他会一口气给曲大夫人开这么多副?明显有备而来。

    但他们两个突然同心,曲大夫人却疑神疑鬼起来。她总疑心自己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也同二夫人的孩子一样,是生来便要死的。她每日都生活在惶恐不安中,在离开生子药后,她开始疯狂地喝安胎药。屡屡被段知燕撞见,她一个小孩子都知道这东西不能常喝。但她却并没有要求她的母亲放下药碗。

    楚歌为这个小姑娘的共情能力而感到惊奇。段知燕刚刚七岁,但却仿佛已经明白了很多东西。那日楚歌陪着她在院子里玩时,突然,一直在玩扇子的段知燕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她若有所思地问楚歌说,母亲是不是一直再想要个弟弟?她又问道,如果我不是小姐,是不是母亲就不用再生这个弟弟了?

    楚歌一时不知道怎么答。自然,曲大夫人这样努力,就是为了给段府生下现在的真正的嫡子。段知燕若是个小少爷,曲大夫人当然不用再担心这个孩子是男是女。但这时,段知燕又说道,母亲是不是埋怨我不是弟弟?

    楚歌连忙说,怎么会呢?小小姐亲近大夫人,大夫人也爱小小姐。不管是小姐还是少爷,大夫人的心是不变的。

    段知燕却说,是吗?她巴掌大的小脸上露出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思。尽管这神色依旧稚嫩,但却令楚歌一惊。后来在与水儿聊天时她提到这件事,说小小姐可真了不得。水儿也吓了一跳,说她才七岁,懂这些?楚歌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她当时说的那话,真是让人吃惊。水儿说,有的人生下来就是聪明,这也是命。咱们小小姐日后是一定要干大事的。楚歌叹口气说,就是太聪明,太聪明也不好。以后得有多辛苦。

    两人聊了两句小小姐,水儿便有事先走,留楚歌一人抱着东西去找了三夫人。揽枝死后,能到她屋里聊两句天的也就是大夫人和她的婢女。段盛尧一次再没有去过三夫人房中。三夫人身形消瘦,神色灰暗,但周身气质却一日比一日不同。楚歌进门前偶然一瞟桌上,看到有新的诗集和曲谱。三夫人帮着她一起收拾书架,楚歌又从中看到许多她以前见都没见到过的书。

    三夫人发觉了她认真的目光,笑着说,想看吗?想看就带走。看完记着还回来就行。说着,就要将楚歌一直盯着的那本书塞给她。楚歌却后退一步,微微红了脸,说,三夫人,奴婢不识字。三夫人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她沉默片刻,将书收了回去。楚歌看着封皮,突然感觉到一阵羞愧,仿佛拒绝了什么不应当拒绝的好意。

    三夫人说,你识得自己的名字吗?楚歌说,简单的字还是识得几个的。名字认得。三夫人说,认得那几个?楚歌便在书架上简单写了写。越写,心头自卑越重。她再一次在这位夫人面前感受到命运的极端性。她心想,字写得也是不漂亮的。她只在曲府学过几个字,但后来曲老爷说她只需要好好伺候大小姐就行,不必学习其他的。从此楚歌丧失了读书与写字的契机。她这一生至此也没有想到,有人竟然会考察她的才学。这让她双颊涨红,无地自容。

    三夫人敏锐地发觉了她情绪的变化。当她意识到她的心尖已似数年前初入段府那般茫然无措时,她的手已经落到了楚歌的肩头。楚歌抬起头来看她,那一瞬,她似乎看到了青春年少时的自己。她已不再年轻。有些事情也在岁月兜转中渐次变化。

    楚歌低着头。却听到三夫人说,小小姐近日的先生是不是告假回乡了?楚歌说,是的。三夫人说,明日你便和小小姐一起来吧,我教她写字。你做她的伴读就是。

    这话宛如惊天霹雳,让她眼前一晕。楚歌猛地抬起头来,磕磕绊绊地说,三夫人要奴婢和小小姐一起识字?三夫人含笑道,就怕你同七岁孩童一起,心里会不舒坦。楚歌忙说,不会的,不会的。突然,她从内心感知到一股久违的快乐。这快乐逼着她跟三夫人道谢,推着她走出房门,脚步轻松,体态轻盈。宛如回到那一个提着花浇路过一个个园圃的春天。但当她回到自己的下房时,却突然软了腿。楚歌跪倒在门前,感觉到眼泪像一条河流,哗地冲刷了满脸。像被蜜蜂蛰了手指,蚊虫噬咬了心。她掩面哭了起来。

章节目录

通房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蜿蜒晚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蜿蜒晚宴并收藏通房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