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敬山与郑华年九月成婚,七日后回门。原本新嫁娘回门应当是在三日后,只是少夫人从北方嫁至段家,算是远嫁,三日时间难免太紧,索性延至七日。

    郑华年十七八岁,面容姣好,温柔可亲。甫一来府中便对父母恭敬、对下人温和。段盛尧非常满意这个儿媳妇,府内上下也都对少夫人夸赞有加。她一来了府中,便接了段敬山的账,处处打理得一丝不紊,井井有条。

    水儿向来帮理不帮亲,总觉得楚歌和大少爷无法成亲,关系就在这个郑少夫人身上。可相处几日,她竟然也改了想法,这头从少夫人房中送东西出来,撞见了楚歌,就有些扭捏。楚歌难见她这副样子,还以为她是受了什么委屈,问她怎么了。水儿却红了脸,磕磕绊绊地说,姐姐,我对不起你。我以为少夫人必定是张扬跋扈的那种大小姐,可没想到她人竟然还挺好的。

    水儿说有什么说什么,她们之间往往不必虚与委蛇。听到这儿,楚歌便一下子明白了她为何如此,忍不住笑着说,怎么了?人家少夫人就是很好。这有什么好道歉的?少夫人好说话,咱们府里的下人就都好做事。水儿嘟嘟囔囔地说,我以为是因为少夫人所以姐姐你才不能嫁给大少爷的。楚歌说,好啦,噤声。以后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大少爷已经成了婚,府内的大少夫人也已经有了人选,老爷和夫人们都满意,所以过往种种全部烟消云散。

    郑华年确实是个好人。楚歌每每来到后院要做什么事,总能碰见她。府内原先因为多了一位少夫人而严阵以待,可相处久了,也渐渐丧了谨慎心。这一看就是在绫罗绸缎和诗书文集里养出来的大小姐,面容皎若明月,谈笑温柔知礼。没几日就收拢了大部分下人的心。楚歌也不例外,她看着少夫人,就好像看到了年少时的曲大夫人。曲凝竹十五六岁时的状态是她所最喜爱的。她爱看她在园里行走,或在长桥旁赏花,在坐在秋千上读书。她喜爱看一切青春年少的女子的魅力在花圃间飞扬。不出意外的,她的目光频频朝着少夫人的方向游移,她注意她,仿佛爱上她。

    郑华年有一双美到动人心魄的眼睛。像盛了山水又像带了钩子,在微风阵阵时如春蝶般振翅。那一双眼睛宛如一张纸映衬出风景的两面,很容易便将人拉入泥潭中。在淡淡的微笑神色里映照着文静与智慧的光辉。楚歌瞧见她的眼睛,就好像被柳条绑缚,不痛但却无法脱身。她不由地看着她、等着她,用目光追随着她。她自己都说不出是怎样的感受,又屡屡被她的目光俘获,一旦发现自己发愣,便会瞬间惶恐至极。

    楚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而这种感觉到底又因何而生发。那日,她奉大夫人之命去给各房送茶,来到少夫人房中时,原本好好的,却不小心被她冒冒失失的婢女撞了一下,茶撒了一地,茶盏在落在地上,摔成碎片。

    楚歌和小婢女都大惊失色。郑华年也吓了一跳,转身看去,见小婢女已经跪在了地上,连连要向她道歉,忍不住一笑,将她扶起来,说,这算什么?满地的瓷片,扎坏了你以后谁来伺候我?又抬头看一眼楚歌,温声问她是否有事。楚歌见那茶盏落地,下意识抓了两把,被瓷片划破了手指。她将手往后背了背,欲盖弥彰地行一行礼,说,承蒙少夫人关心。奴婢没事。

    但心中那股异样感总是挥之不去。她能瞒得过这一时,可后来收拾破瓷片时便瞒不过了。一抬眼,就看到郑华年紧紧地盯着她,安静一会儿,便喊婢女拿了药来。

    是夜,楚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不时抬手看看自己手指上的绢帛,心中五味杂陈。她晓得郑华年这样的好,是对人人都好,无论她是想收拢人心,还是真情实感,她都做到了,无外乎人家都喜欢她,乃至于包括楚歌在内,她也喜欢她。

    楚歌想,这样好的姑娘,段敬山必然也喜欢她。

    她说不好大少爷的夫妻关系怎么样。但至少,表面上看来是相敬如宾的。他们在后院依旧常见到,但段敬山仿佛已经遗忘了过去,遂了她的愿。他看到她会微笑,会点头,必要时也会依旧嘘寒问暖,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楚歌愈看他的状态,愈觉得奇异。段敬山好似断得太快,但这样的快刀斩乱麻未必会干净。她总觉得此事日后定有隐忧,但究竟是什么却不愿仔细去想。她害怕自己经受不住这样的后果,无法抵挡如此反噬。

    但也不知是段敬山确然已经再无他想,还是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楚歌终究没有等到反噬那一刻的到来——

    七日后,段敬山陪伴郑华年归宁。几人送车驾到城外,看着车马伴随尘沙一路远去。大夫人因孕避免出行,故而楚歌便陪伴在三夫人身边,送大少爷和少夫人离开后顺便到庙里为大夫人祈一祈福。在路上,三夫人有意无意提起少夫人,楚歌承她授书之恩,早对她敞了半边心事,听闻三夫人问她对少夫人的看法时,楚歌只犹豫了一阵,便老老实实地全盘托出。

    三夫人不愧是读过书的人,看她一眼,眼里没有震惊,只有淡淡的好笑。她似乎是觉得楚歌有这样的苦恼非常有趣。楚歌不明白她的神色,只得低头装傻。三夫人说,少夫人人好,喜欢她不是自然的吗?难不成你还能和大少爷抢少夫人?好了,楚歌,等少夫人回来,你再好好想想。这几日你就好好办差,不要想那些有的没的,越想越不明白。

    楚歌低眉道,是,三夫人。她跪在一边,与三夫人一同为大夫人腹中的孩子祈福。佛像高高在上,悲悯众生。楚歌眼里映着它,心头却始终盘旋着少夫人的模样。她好似听从了三夫人的建议,可实则从未放弃过思考,她便这样心不在焉了半日,待到晚上躺在偏房,凝视着房梁半晌渐渐睡去,做了个梦,又梦到数年前流浪时看到的那些风姿绰约的新嫁娘,绣着金线的手帕和大红的盖头,风吹来阵阵桂花香,只能看到一个年轻美丽的背影,却也能察觉到那步伐其中蕴藏着的卓越的风情。

    楚歌慢慢地睡了,慢慢地醒了。她的睡和醒都这般平常,无声无息。但醒来的那一刻,她躺在床上看着房梁,那横冲直撞的木头也好似被火烧灼成坍塌的灰烬,掩藏了她的内心。她突然明白了自己对于少夫人的所有感情:那是一种从羡慕而生发出来的某种悸动,源于她年少时对于情爱和婚姻最初的幻想和考量。她羡慕她的出身,也羡慕她至少目前可以无忧地得到一个家庭的庇护。这对于一个大小姐来说或许是再寻常不过的,也许当她知道了楚歌的想法,她可能都会笑她,但是对于这姑娘自己来说,却已经是无可触碰的云外之音。

    此时,我们也必须应当知晓,楚歌对于郑华年的羡慕并不是无迹可寻的。自然人们已明白她羡慕的不该是郑华年——她或许曾对这个女子确然产生过别的什么感情,但那也只有一瞬。身份上的差别深深刻在她的心里,她提醒着自己要站起来,可别忘了她是个才读书不过半月的女子。她有着再高的天分,也不可能一夕之间便明白这世上家世与婚姻嫁娶的本质。她所能安抚自己、得以解决的是当下的事,是郑家小姐畅通无阻嫁给大少爷的婚事,是段敬山无法做下的选择和她自己心知肚明的拒绝。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她已做出了决定。可这样的选择却依旧困于权力和凝视监控的藩篱。她迈出步子,最终又绕回原点。时至今日她依旧认为一个女子最好的归宿便是得到一个和善的家庭,不受任何人的欺凌,这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该指责她。

    次日,楚歌起了身,照旧服侍大夫人起居。曲大夫人距离生产时日越来越近,身上便越来越懒。她听了段知燕的恳求,不再喝那生子药,安胎药却是一日不落的。段敬云因他父亲的要求而来向母亲请安。他来时往往带着段知燕,屋里便难得充斥着欢乐气氛。段敬云行事稳重,但也性情活络,口齿伶俐。下逗得了段知燕,上也能让母亲展一展颜,只要他一来,人人便眼亮,尤其是段知燕,缠着他不放,连眼睛都笑成了月牙形状。

    楚歌也爱听他说话,只近几日敬山陪伴夫人北上,段家的二哥也不得已要为父亲分忧。他忙了些许,不过依旧有空过来带着燕燕玩一玩,临走前还要说一句,大哥新婚燕尔,反倒叫他的弟弟在府内替他受罚。曲大夫人笑着说,二少爷这是什么话,能为老爷分忧,是咱们的福气。段敬云笑一笑说,母亲觉得是福气,那便是吧。不过我可不这么觉得。与其被府内这些鸡毛蒜皮的琐事缠身,倒真不如出去跑跑马。段知燕猛地抓住关键,扑到他的腿上,连声道,二哥带我去骑马!段敬云便摸摸她的头,笑着说,好啊,不过要等燕燕再大些。等燕燕能长到二哥胸口这么高了,二哥便带你去骑马。

    聊完了天,段敬云还有事,便暂且告辞。楚歌送他出屋。到了庭院里,段敬云问她说,母亲近几日身体如何?楚歌认真答了。段敬云思忖片刻,说,其实我总觉得,那药虽然停了,但对身体应当还有损伤。要不你过几日再劝劝母亲去医馆看看?楚歌叹一口气,苦笑着说,二少爷,您说的这个,奴婢们怎么会不知道。可夫人一直不去,她宁愿始终待在屋里。段敬云说,她不出门,那就喊大夫进来。楚歌略有些窘迫地说,喊过,但夫人也不叫进屋。段敬云皱起眉来。楚歌说,夫人只叫那位一直给她安胎的大夫来。其他人她不放心,而那位大夫几次为夫人诊脉,也没什么不妥。奴婢想,应当没事吧。

    虽然话这样说,可到底那药是真的喝了,楚歌心里也有些惴惴不安。段敬云叹口气,不知是为那大夫,还是为曲大夫人的倔强。他只得叮嘱楚歌再试试劝劝大夫人,随后也只能就此离去。

    楚歌行礼送他离开,看着段敬云的背影,有些出神。揽枝死的当夜几乎无人再提起,人人见到段敬云,也好似没人知道他的经历一样,依旧恭敬以待。段敬云被他的父亲抽了一鞭子,脸上的伤口数日才好,段盛尧抽了他,又花了大价钱叫人给他治伤,不能留疤。现今那伤口淡淡,几乎看不出来了。可伤痕已褪,记忆却无从消解。到今天,三夫人一旦能得到什么灭瘢的药,便会遣人给二少爷送去。段敬云为此哭笑不得,屡屡对三夫人说不必了,三夫人却坚定地认为这药不能停,得一直到疤痕完全消失为止。

    后来,楚歌也鼓起勇气,问过她当她看到段敬云被抽那一鞭时是如何想的。三夫人停下手中的刺绣,思考一会儿,像是在回忆。随即她说其实当时她并没有什么想法,满脑子都是怎么样才能让揽枝不死。她就是个自私的人,看到二少爷被抽那一鞭子时,她心里甚至想的都是赶紧送揽枝去医馆。

    楚歌当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三夫人平静地笑笑,她早已不会为了揽枝而流泪了。她淡淡地说,你觉得我当时的想法很冷酷吧?二少爷至少是为了我和揽枝才受的无妄之灾,可我一点也不关心他。我不奢望你理解我,我只希望你知道,楚歌,二少爷无论如何都不会死在老爷手下。但揽枝会。

    三夫人以手掸掸绣图,放了针线,抬眼看向窗外。太阳既落,黄昏来临。庭院枯萎寂静,像被烈火灼烧的土壤。她喃喃着说,我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又是怎样才能活到现在呢?我对不起揽枝,对不起二少爷。我是有罪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什么人过来宽恕我的罪行。

    三夫人语气平淡,话语却令人不安。楚歌连忙说,三夫人何罪之有?您千万不要这样想。三夫人微笑着看她,说,你不懂。但没关系,以后我不会这么说了。她的手指放到针上,顺着边缘蹭去,最后抬头看向窗外。三夫人身形单薄,神色沉静,年轻时的风姿尚有留存。但楚歌看着她,却总感觉她这样坐着,时光便已去了十年。她看向那张绣图,牡丹青鸟,再平常不过,却总察觉到一阵隐隐的死气,它冲刷着她的手指,包裹她的五脏,冲击着内心,将所有的秘密与难以启齿的真相都仿佛一指点透。

    窗外长风渐起了,卷着落叶扑向窗棂,像扑簌簌的一场冰凉秋雨。又一个秋天即将到来,楚歌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逼仄的庭院,不知为何,心里满是惊惶。

章节目录

通房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蜿蜒晚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蜿蜒晚宴并收藏通房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