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知燕的离去对于楚歌来说,初时还算是平静,可不过两日,想念便如潮水般涌来。为了让她能有些收入,路云中想办法给她弄来了一台织布机,平常无事的时候她便以纺织为生,庭院里有几块田,大概便是这样自给自足生活下去。她虽然从年少时便进入曲府,但毕竟也曾有过几年的流浪日子,那高门大院的生活没有软去她的骨头,依旧保存了那敢于吃苦的品德,突然迈入孑然一身、毫无靠山的日子,她甚至都没怎么适应,第一天见到织机兴高采烈,第二天便在上面坐了半日。

    至于屋外的田地,偶尔她会自己耕种,但更多时间是路宜和郑思君来帮忙。路宜从小干惯这种苦活,自然熟悉,可郑思君是正儿八经从小生在锦衣玉食中的少爷,虽然自小和父亲学武,但一双手是拿剑拿刀的,还从来没拿过锄头。被路宜带着下地的第一日,手掌和脚全都被磨出了水泡,疼得站不稳。楚歌一边给他抹药,一边磕磕绊绊地说少爷毕竟身娇体嫩,要不算了,郑思君却摇摇头,笑笑说,既然姐姐收留了我,我不能只在家里吃饭啊。

    楚歌便噗的一笑,说,好啦,以后有的是用到你的时候,这几日便在家里好好养养。

    郑思君点头同意,可第二日却依旧跟着路宜跑了出去。他虽然白得跟块玉瓷似的,可从小就是个坚毅性子,说要去做就定要去做,嘴上答应了楚歌,背地里却偷偷把那些水泡全都戳破,草草用麻布包了包,顶着大太阳出去晒了几日,便就此卸了麻布,也不会再起水泡了。

    他和路宜年纪相仿,在郑府尚未出事之前两人就玩得很好,郑夫人本便对待路宜颇为亲厚,如今生活在一起,更是毫无芥蒂。路宜带着这少爷到处跑,那些尚被养在府中是不被允许去的密林、山坡、水边都跑了个遍,跑出一身汗,蹲在小庭院门口一个劲儿地喘气不敢进去,路宜一把抱住他的肩膀,一边喘气一边笑着说,其实我就比你大一岁。又将当年路云中带着他投军的事情说了。郑思君笑得发傻,说,我就说看着你不该那样大。路宜说,那不是投了军后,不会没饭吃了,穷人家的孩子十七岁以下根本就看不出年纪,你信不信?

    郑思君蹲累了,便就地坐下来,一边用手扇着风,一边笑着说,好,那你快快长大吧。长到十七岁的时候,我再看看,到时你究竟是大器晚成还是少年早成?

    恰此时楚歌从外面回来,一打眼看见两个少年坐在门口,疑惑过去拍一拍肩,吓了两人一跳。两个人身上又是汗又是泥,一下子跳起来,颇为忐忑地望她,楚歌觉得有趣,问他俩干嘛呢,两个人就你推我攘的,谁也不知道怎么说,最后只能嘿嘿一笑,挠挠头。

    不过这样的日子在段知燕离开后便不再这么逍遥。某日两人累了,蹲在田埂上聊天,字里行间难免便谈到段知燕。郑思君叹口气说,自打知燕妹妹走后,我觉得姐姐的笑容都少了。我看她也不舍得她走,不过是故作洒脱。路宜一提到段知燕,就想起段府,一想起段府就义愤填膺,说,我看,回她那个爹身边,还不如就留在楚歌姐姐这里。她那个爹根本就不看重她。

    郑思君开玩笑说,留在这里叫你带着她漫山遍野地玩吗?路宜说,说不准这就是她想要的呢?郑思君说,那这样的话,她还是回来好。她只要一到东都,立马就会被她父亲许出去。路宜下意识起身,说不会吧?她还那么小。郑思君叹道,大户人家就是这样,小女孩儿多小被许出去都不算早。他又垂了眼,说,若是父亲母亲还在,婉音定不会步之后尘。可她一旦被送回外公外婆家,便无了定数。只可惜我也不能去看她。

    他提到妹妹,神色便黯然,路宜也不好说什么。两人沉默一会儿,阳光洒落枝头投下一片阴影,也透过窗棂洒在楚歌身上。楚歌撑着头,倚靠在窗边,手里还执着半匹没织完的布。这些都是她以前在段府时偷偷看织娘学的,曲大夫人还笑她说瞎操心,却不曾想有一日真的派上了用场。脚踏停在身下,那吱呀吱呀的声音也遗落在夏日中,她呆呆地望着窗外,对着那一片明媚天光,好像在等着谁,又好像谁也没等。

    偶尔午夜梦回,睡不着的时候,她盯着房梁,也会想起段知燕那张小脸。这时候她才发现,这小姑娘真的深深地嵌入了她的生命中,非但是那悲喜交加的段府数年,也是这几乎不曾停下过脚步的流亡日子中唯一的救赎。她的生命因她而延续下去,若不是为了保护她,可能在很多能够取走她性命的角落都会横陈着她的尸身。若没有她,她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个勇气从江南一路奔走到衍州,再落脚到这个庭院。她是曲大夫人唯一的孩子,也是那些早便湮灭、或是消失在人海重重的故人中少有的留下来的一个,她像一轮月亮,照彻了她的生命,也为之牵动着她的心、她的手,让她自始至终没有回头看一眼,始终奔波在向前走的路上。

    楚歌想一会儿,便用头抵住墙壁,叹一口气。窗外月光惺忪清澈,流水似的落在枝头,滴答一声落到地上,便浇透了一只蚂蚁。夜色暗沉而又喧嚣,止不住的蝉鸣响彻在耳侧,隔着一面墙似乎也听到郑思君沉沉的呼吸声。楚歌感觉眼皮肿胀,似乎有眼泪要淌下来,但她用力搓了两把脸,没哭。她劝自己说,既然她已经决定了就此留在衍州,那么段知燕跟着她就只能受苦。她不会有漂亮的裙子穿,也不会再有那些吃惯了的山珍海味,跟着她,以后的日子只会与穷苦人无异。她天生生在锦绣堆中,原不必过这样的日子,是蛮人让她家破人亡,现在便该是将一切还给她的时候。

    她想着想着,说着说着,心底的声音便越来越响,最后扯得心脏抽痛不已。楚歌趴在枕头上,遮住自己的脸,回想起了年少时的一切。她想起来曲大夫人、三姨娘、揽枝和水儿,想起来兰光与坐在藤萝下的二夫人,月光似乎也曾这般倾泻在她的肩头,可转瞬间便被火光吞没。

    那遥远的山峰屹立在视野边缘,她半梦半醒。她想起来那一座座象征着光辉富贵的亭台楼阁,从城门往里走过三条街,一抬眼便能远远瞧见这代表着百年门楣的光荣勋章。可现在一切分崩离析,被艰难的世事所烧灼殆尽。她想起来月光下一只漆黑似深海的桥洞,里面什么也没有,“贫穷”就是什么也没有,在这里死亡几乎都等同于解脱的新生。她想起来那一只长满褶皱的手,抚摸着她的裙角,却好像害怕亵渎一般又离得远远的。她想起来那一切,一切的一切,还未长成现在这般模样的清瘦的少年,夜间升起来的阵阵篝火,宛如一只狼的眼睛,正在暗处静静窥伺。

    她被那眼神盯得浑身发抖,像是被看破了什么秘密,骤然从睡梦中醒转过来,方觉天边尚泛白。湿热的夏夜带着一股奇异的气息涌入鼻尖,叫她的汗水浸湿了枕头,衣衫也牢牢黏在身上,实在难受。她来不及回想梦境,解开领口先松了两口气,耳边突然听到一阵隐约的奇异声响,像是万匹野马正踏月而来,探窗一看,却见熹微晨光下,远方山野拉成一条长线,而那又似马蹄又似雷鸣般的声响伴随着将出山的阳光,正于天地间愈响愈烈。

    楚歌扒着窗户,看长天扯成一道细线,愣了半晌。她怔怔地瞧着它,还没意识到那是什么,便突然感到床铺震动了一下。木头做的矮榻似是随着那声响轻轻抖动,脚下传来一阵落入空洞般的咆哮声,像是山谷里的饿狼正对月长啸。黑夜尚未褪去,密林隐藏在晨光阴影中,夏风却倏地沉默,一动也不动。整个世界宛如被凝滞在一只巨大的琥珀之中,只有这夜色格外的闷热正敲击她的心脏。楚歌在榻上坐了一会儿,突然一跃而起。落地的一瞬地面便剧烈抖动起来,那窗外的声音又像是树林痛苦的尖啸,又似大地沉闷的吼声,随着这残存的夜色一同颤动,终于冲到眉头被她听清。

    她连件多余的衣服都没来得及拿,草草披了一件薄衫便冲到郑思君的房间,一边拽他一边喊道,思君,快醒醒,地动了!

    郑思君刚醒,还昏昏沉沉,闻言却是一个激灵。楚歌抓着他就往外跑,两个人手忙脚乱,郑思君跑了两步却突然停下来了,说,我母亲给我留下的挂坠还在里面!说着闷头就要往回冲。楚歌连忙一把拉住他,说,房子不大,倒了也能找到。郑思君焦急地说,要是找不到怎么办?那是我母亲给我留下的唯一的东西了!楚歌握着他的手腕不放手,坚定地说,你放心,等地动过去了,姐姐帮你找,一定给你找到!

    只是耽误了几句话的功夫,大地震动便骤然剧烈起来,两人纷纷踉跄着差点摔倒,郑思君也知道不能再倔了,只得一咬牙,跟着楚歌冲出了屋子。刚迈出去没几步,身后便传来木头碎裂的声响,房屋骤然坍塌,尘土飞扬。而地表蔓延起伏如蛇状,泥土如饥饿的猛兽一般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似织机滚动,一道裂痕自面前劈来,像是大地的锋芒,楚歌连忙拽着他躲过,两人换了个方向跑,一回头,便见刚才站立着的地方登时裂开了一条大口子,那些破烂瓦砖随着地面如同有生命般沉重地呼吸两声,便猛地坠落,随后这张土地的血盆大口随之一闭,严丝合缝。

    楚歌拽着他一直跑,远离山岗,远离城墙,跑向旷野。两人摇摇晃晃,几次要摔倒,幸好在这踉跄中还是跑到了安全的地方。她停下来后,方觉浑身是汗。衣衫已经与肌肤紧紧地贴合在一起,分开都很困难,可风一吹还是打了个寒颤。郑思君撑着膝盖平复气息,右脸上没来得及遮起的伤口如同吃人的大地般狰狞。两人茫然抬头回望,才发觉地面已经渐渐平息。远处山川已不再如旌旗般泛着波浪,渐渐暗淡的星子缀在天际尽头,一场灾难突如其来,却也转瞬即逝。头顶天光渐亮,已近黎明,所有的一切都安静得好像从未发生,可低头看看身上,都爬满了这场遭际绝非梦幻的表征。

    楚歌的脚下是一片干瘪的土地,身侧空无一物,什么也没有。郑思君喘着气,看向城中,面上尚存深切惘然。好一阵子他才双膝一软,跪坐在地上,捂住了右脸。从指间淌出的淅淅沥沥的血很快浸透了手掌,顺着手臂流入单薄衣衫,急速慌张的奔跑让他已经结痂的伤口竟然再度破裂,额上青筋突突作响,这时候才感受出痛来。

章节目录

通房丫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蜿蜒晚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蜿蜒晚宴并收藏通房丫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