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夜,祥辉宫宫宴将启,人影绰绰,热闹非凡。

    因是为定安王接风洗尘,讲起来也算家宴,故而武皇便允准众大臣带着家眷赴宴,规矩也少了许多。诸臣说说笑笑,气氛颇为融洽。直到风临到场。

    随着楼下一声“定安王到!”殿内笑声夏然而止。

    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风临面无表情踏入了大殿。

    今夜她身着一身枫金衣袍,袖口腿口皆束,足上踏着一双鹿皮靴,打扮利落,不像是赴宴,像是去打猎的。

    随着她走近,身后暗金的长刀渐渐显露。众人目光落在她腰间挂着的刀上,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带刀赴宴?

    登时有人拍桌欲参,哪料风临抢先开口:“陛下仁慈,允吾带刀赴宴。”

    那人话堵在嘴里,有些尴尬,转头看向高座之上的武皇,见武皇没有否认,自己便悻悻坐下了。

    风临并不在意众人目光,坦然地走到殿中高座前,行礼叩拜道:“臣敬问圣安,叩问父安。”

    武皇和皇夫都道:“安。”

    是的,今晚皇夫也来了。见他来,殿中不少朝臣都十分惊讶,因为皇夫已有五年不露面宫宴了,即便是除夕、武皇生辰,他也称病不出。

    是以这五年宫宴,武皇身边陪着的大多是刘昭仪和卫修容。

    或许是因为风临回来,皇夫的精神好了很多,面色也红润了些,对着女儿一个劲笑。

    武皇看在眼中,也不多话,只对风临道:“落座吧。”

    “是。”

    风临应声行了一礼,一旁梁少监为其引路。风临的位置在风恪旁,左面是风恪,右面是风依云,风依云的右面坐了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打扮华贵,头上以金牡丹簪花簪起两个小髻,耳上挂着一对碧翡翠耳坠,脖上套着个金团花璎珞圈,穿着身郁金襦裙,腰上挂了两个雕花香球。

    风临看着这女孩的璎珞圈有点眼熟,似乎想起什么,坐下后低声问风依云:“你旁边坐着的是那对双胞胎吧?怎么只来了一个?”

    风依云一愣,压低了声音问:“你不知道?”

    风临摇了摇头。

    风依云悄悄看了右侧一眼,以极低的声音附在风临耳边说:“去年的事了,你和宫里没通信,不知道也不怪你。七皇妹落水没了,就剩了六皇妹。”

    风临在脑中捋了一下,低声问:“风离没了?”

    “对。”

    风临有些意外,还想再问,但看了下四周,还是收了话意,打算等日后方便时再详问。

    待风临坐直了身,右面的风和歪过头冲她甜甜一笑,远远地作揖道:“皇姐,还未恭喜你回京。”

    风临回了一揖,低声道:“多谢皇妹了。”

    左侧的风恪瞥了她们一眼,微笑着饮下了手中酒。待风临同风和说完话,她也对风临举杯道:“你回京,吾还未来得及道贺,饮这一杯作赔礼吧。”

    风临看着她,忽然问:“皇姐不是不能饮酒么?”

    风恪一愣,随即笑道:“近年来好些了,御医说少饮些无大碍。”

    风临看着她,嗯了一声。

    不久时辰到,宫宴正式开始。

    气氛在歌舞助兴之下,总算又迎来了一次小高潮。与席间推杯换盏的众人不同,风临独坐不言,默默吃着菜肴,显得有些孤寂。

    乍一看,她完全不像这场宫宴的主角。

    皇夫在不远处的高座上看着她,满眼心疼。

    武皇留意到身边人的异样,转头想同皇夫说句话,伸手去拉他的手,却被皇夫不动声色地躲开了。

    她目光微滞,默默收回了手,拿起酒杯,饮了一杯酒。

    席间风临与风依云交谈时,察觉到对面臣官家眷处有一道执着的目光,她心中有预感,似乎能猜到是谁。用余光悄悄去看,果然是子徽仪。

    他正隔着重重人影望她。

    风临似被火灼了,赶忙收回目光,直到宫宴散去也没有再看他一眼。

    一旁的风依云自然察觉出异样,再往对面一看,心里就明白了八九分。他与子徽仪相处这么多年,早是挚友,见风临故意避着他,惹他这几天郁郁寡欢,自己心里也看不过,压低声音问:“你最近是不是在躲徽仪?”

    风临一愣,转头拿左手拿起筷子,装没听见的模样。

    风依云算是得到肯定答案了,道:“你没事躲他干嘛?好容易回来了,竟避着不见他?你们从前不是很好么,干嘛这样惹他伤心?难道……你变心了?”

    风临筷子一顿,道:“我没有。”

    “没有什么?是没躲他还是没变心?”

    “没……”

    低下头,风临声音微不可闻:“我……不敢见他。”

    风依云更奇怪:“不敢?有什么不敢的?”

    然而这次风临没有回答,只是低头用筷子夹菜。

    一曲过后,舞伶退场。殿内一列列宫女内侍鱼贯而入,撤换菜式。期间有乐伶鸣笛抚琴,为方才推杯换盏的朝臣们舒缓精神。

    等候下场歌舞的间隙,有不少文人诗兴大发,想过过诗瘾、在得到武皇首肯后,许多人借着酒意开始接诗,不久便从集体合作变成了个人演绎,都盼着在陛下面前露一手。

    在笔墨挥洒之间,不知是谁随口提了一嘴,接着许多人附和,话语间竟提到了风临,都小声道:“论字的话,于当今墨坛,定安王殿下的确称得上一流……”“定安王殿下的字确实……确实不错。”

    武皇注意到她们的议论,放下酒杯,笑问:“在说什么呢?”

    一常侍回头作揖道:“回陛下,方才赏笔墨之时,臣等都想起定安王殿下的字来,当年殿下的字可谓闻名华京,臣等自愧不如啊……”

    武皇微微挑眉,道:“哦?是么……”

    刘尚书坐于席中笑道:“回陛下,确实如此。定安王殿下年纪虽轻,但于书法上造诣颇高。尤以殿下当年的少年游和悼月文,笔力最为精湛……臣等这些老家伙看了,都自愧不如哟。”

    武皇目光微暗,眉宇沉沉。

    风恪也笑着应和道:“的确,吾妹的字确是有名气,即便是现在,京中字帖里仍有她的悼月文,吾也曾买来看过,当真是情真意切,笔锋凄婉啊……”

    武皇没有说话,只微笑着又拿起酒杯,饮了一口。

    风临不明所以,完全不知那悼月文是什么,故而低声问:“皇姐,什么悼月文?吾怎不知?”

    风恪笑了笑,转头看了武皇一眼,没有说话。

    倒是刘尚书身旁一人笑着对她作揖,答道:“殿下,便是您当年思悼先太女的文章啊。”

    刘尚书重重放下筷子,面色陡然变厉,呵斥:“放肆!陛下面前也不知避讳么?!还不跪下!”

    那人慌张不已,忙从椅上起身,跪于殿中,道:“臣酒后失言,冒犯了陛下,还请陛下恕罪!”

    武皇没有言语,只自顾自拿起了筷子,专注于面前那碟凤凰衣。

    殿中气氛渐渐凝重,风临眉头微皱,却也不说话。她似是赌气般稳坐于椅上,面带戏谑的微笑,左手苍白的食指一下一下轻点着桌面。

    终于,皇夫开口了,他温和的面色消散,脸庞微冷,道:“吾女磊落,一生坦荡。纵归灵霄,亦是丧于为国奔波的路上。吾不知,需避讳什么?”

    刘尚书与跪着那人皆一愣,倒是一旁的子丞相擦去了额前冷汗。

    皇夫冷眼俯视,突然凛声道:“汝等是在暗讽先太女么?”

    “殿下恕罪!臣万万不敢!”

    方才应话的几人皆离席跪拜,刘尚书解释道:“臣一时失言,还请殿下恕罪,但臣绝没有对先太女不敬之意,臣、臣只是担心触及陛下伤心之事,故而冒然开口,还请殿下恕罪,请陛下恕罪!”

    沉默了一会儿,武皇放下筷子,微笑道:“都起来吧。”

    众忐忑起身,纷纷归座。

    四下静默,无人言语,各个都怀着心思揣摩武皇。殿中一时间只有音乐回荡。

    恰此时,一个十分不懂眼色的高亮声音自殿门外响起,兀地传至殿中。

    “臣来迟了,还望陛下莫要怪罪。”

    殿门外内侍的通传声紧随其后:“珣王到——”

    随着这一声通传响起,风临原本漠不关心的脸陡然变了颜色,她缓缓转头,层层冰霜凝结在她眼中,带着丝不可置信,瞪大了眼。

    一个窈窕女子款款而来,在众人的目光中勾起艳丽的唇,对着高座之上的武皇微微行礼,道:“皇姐安否?”

    武皇望着她,微笑道:“朕安。”

    风临瞪大了眼盯着这美艳女子,目光渐红,攥着刀把的右手因翻涌的情绪而不住地颤抖,咬紧了牙。

    真的是她……

    珣王风媱!

    武皇看着那女子,道:“既来了,便落座吧。好在还不算太晚,余下还有歌舞可赏。”

    “是~”

    风媱笑着回身,跟随着内侍款款落座。

    这人美艳非常,仅仅是坐在椅上拿着酒杯,便有万千风韵,引来不少探究的目光。可她毫不在意,一手把玩着酒杯,一只手向前一划,笑道:“臣方才未进殿时便听见殿中又是恕罪又是求饶的,这是做什么……好好的宴会,这不是扫了幸么?臣妹难得来一回,陛下不如卖臣妹个面子,揭过得了~”

    殿中朝臣面色各异,都不做声。

    要知道当年先帝的骨血没几个活下来,不是死于当年乱象,便是赐死、遇险、暴毙。当年十一个皇女两个皇子,如今死得只剩四个。皇女除了当今圣上,也就只剩珣王和静王。皇子只剩一个嘉恒宗君,嫁与了康恒荣氏。

    这个珣王能活到现在,绝对是有些本事的。

    她本事就本事在,她能安定西南。

    当年五王之乱血流成河,风媱夺嫡失利后果断抛弃了同派的亲姐妹风时雨、风祯,将风祯的藏身地暗自告知武皇,并利用武皇除去风祯的时机,连夜逃往了西南的封地。

    而后她占着西南的山水,利用陈国与周边小国的龉龃,不断挑拨,在武皇登基的最初几年,制造了不少麻烦。

    直到后来大局渐定,风媱心知凭一己之力难翻盘,便着重于自保,将自己的安危与西南境的安稳牢牢绑定。致使南境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珣王在,西南安。”

    风媱依仗着这句话,在封地度过了十几年太平日子。

    至于武皇究竟是不是因为这点而不动她,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只是这风媱十几年都不曾回京,当初先帝崩逝、她的父亲病逝她都没有回来看一眼,这回怎么突然出现在华京之中,不由得引人猜疑。

    对于她方才那很不着调的话,武皇并没有给予回应,只是淡笑一声。自有子丞相接话:“珣王殿下方才在外面想是没听全,陛下何时说过怪罪的话了?”

    “哈哈……”风媱一双桃花眼弯成了月牙,笑道,“是了,丞相……咱们陛下向来心胸宽广,宅心仁厚,怎会怪罪,倒是本王多嘴了……”

    武皇道:“无妨。”

    风恪适时站起来,打圆场道:“不过是说笑几句,方才正说着字呢,干嘛在旁处较真呢?”

    说罢她转过脸看向右侧坐着的风临,露出一个极温和的笑容,道:“皇妹,都说你的字好,不如趁这个机会在大家面前露一手,也好让皇姐看看这几年你的书法有没有懈怠啊?哈哈。”

    这稍显亲昵的话刺得风临眉头紧锁,她拿着酒杯的左手微微一顿,道:“皇姐谬赞了,吾这几年光与铜铁打交道,笔法早忘了干净,便不拿与诸位面前献丑了。”

    风恪笑道:“怎会呢?皇妹过于自谦了,你的字大家是知道的,不过是想再看看,学上一撇一捺,宫宴之上只当助兴,不拘你写什么。难不成……皇妹是不愿在此处提笔么?”

    风临紧紧握住酒杯,眼睛不自觉看向高座的武皇,连她也未察觉,自己的心中隐隐有一丝期待。

    在她的目光之中,武皇轻勾嘴角,笑道:“定安王何不露一手?”

    风临双目无光,左手松开了紧握的酒杯。

    她缓慢起身,冲着武皇行了一礼,道:“非臣忤逆圣意,实是臣不能写。”

    一旁的风恪做疑问状,道:“哦?”

    风临努力压制右手的抽痛,微笑道:“臣旧年间伤了右手,已不能书文了。”

    “什么!”风恪露出很惊讶的模样,追问道,“伤得这么严重?连笔都拿不了了吗?”

    风临微吸一口凉气,猛地抬眼,发现四下具静。四周人都停杯住筷,看着她,等着她回答。

    一道道目光如箭射来,每一箭都穿透了她的心,灌进一阵阵冰冷的风。她的右手突然猛地抽痛起来,旧年的伤疤好似在这一刻又被血淋淋地扒开,疼得她直冒冷汗。

    不……

    风临的目光慌不择路,下意识投向了高座的武皇。恰好,武皇也在俯视着她,美丽的凤眸似乎倒应着她狼狈的身影,没有同情,没有怜悯。

    武皇在等她的回答。

    风临愣在原地,苦笑了一下。而后她自暴自弃般举起了右手,将那道触目惊心的伤疤展示在众人面前,笑道:“是。吾的右手不仅伤了,还废了,现在连笔都提不住了。”

    似乎是怕众人看不清,她还特意将手左右转了一下。

    随着她的动作,远处席间子敏文的酒杯哐当一声落地。

    子丞相连忙低声道:“敏文!怎如此失态!”

    子敏文怔怔看着风临,道:“母亲,您没听见吗……她说……”

    “我听见了,有什么话回去说!”子丞相压低了声音训斥她,“你啊……还是沉不住气!”

    坐在对面的珣王风媱笑弯了眼,说:“哦……小殿下还这么年轻,真是遗憾了……”

    随着她的声音响起,有几人人如梦方醒般,开始悄声议论。

    大部分人缄口不言,可也抑制不住目光,暗暗打量着那位定安王。即便在场所有人都不说,即便在场人各怀心思,但一个念头不约而同地浮在她们脑中,甚至连殿中执手静默的内侍宫女们,心中也冒出了这句话。

    患手之人,是没法做皇储的。

    风临站在众人如刀的目光中,默默感受宣与自己的无声死刑。她的背依旧挺直,但内心仅存的尊严与骄傲却在此时尽数崩塌。

    一个熟悉的念头在此时又冒了出来。

    风临叹了口气,突然觉得好疲惫。

    不如死了算了。

    即将溺毙于翻涌的情绪时,风临忽然听到父亲的声音。

    “够了。”

    这声音冷的彻骨,却将风临一把从心海之中拉了出来。

    高座之上,皇夫冷眼扫视一圈,凛声道:“汝等适可而止。”

    风临猛地跌坐回椅上,大口大口地呼吸。

    一旁的风依云赶忙侧身,抬袖假装与她交谈,实则遮掩她那一头冷汗。

    “姐,还好么……”

    风临恍惚地听着弟弟细微的声音,点了点头。右手的疼痛仍未停止,一阵一阵,令她的神志稍稍清醒。

    她抬手擦了下额头,继而努力对弟弟露出一个笑脸,道:“没事,不过是旧伤复发。”

    高座之上的皇夫说完那句话,便冷眼看向身边的武皇。武皇一愣,放下了手中筷,对着殿侧一招手,道:“好了。都用膳吧。”

    随着她的招手,两列动人的舞伶款款而来。歌乐重起,大殿似乎又恢复了最先融洽欢乐的气氛。

    在一片缭乱的彩绸飞舞间,风媱眯起眼望向对面并坐的风临、风恪,笑着饮下了一口酒。

    宴终于散了,风临独自出殿,一步一步踏下宫阶。眼前的皇城完全没于黑夜之中,远处依稀只有几点橙色的灯光,落在这暗沉的天地间,微不可查。

    “皇妹,今日之事吾确实不知,还望皇妹勿要介怀。”

    听见身后的声音,风临手扶着刀,沉默回头。原是风恪追了出来。

    在幽暗的灯光中,风恪的笑容有些暗沉,却仍是一副温和模样。

    风临乌黑的眼睛看着她,任凭她身后的宫殿灯火多耀眼,风临的眼中也落不尽一点光。

    被这样的目光注视久了,风恪也有些不自在。二人就这样沉默地僵持了一会儿。

    风临盯着她,忽然开口:“自长姐走后,皇姐的身子好了许多。”

    随着话语幽落,一股凛冽的寒风拔地而起,自远处的黑暗中呼啸而来,霎时间横贯整个皇城。

    那略低沉的话音夹在尖啸的凛风之中,如同一个鬼魂的低诉,带着无尽的深意,一丝丝地扼进风恪的皮肤里。

    风恪看着眼前近乎融进黑夜的风临,忽不寒而栗。

    她极力遏制内心的颤抖,企图反驳对方莫名其妙的话语,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吾不明白。”

    然而对方似乎根本不屑与她纠缠。

    风临只是用那双黑不见底的眼珠看了她一眼,而后便扶着刀,沉默地转身,融进了黑夜之中。

    风恪看着她,直到她完全消失于空旷的皇城,突然有些恼怒,咬牙道:“你什么意思!”

    然而人早已走远,回答她的只有风声。

    “怎么了殿下?”身后跟来不少朝臣,都关切上前。

    风恪深深地向前看了一眼,而后换上一副温和的笑面,对身后人道:“没什么,只是有些醉了。”

章节目录

太女纪  (女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月下卖刀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下卖刀郎并收藏太女纪  (女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