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没多远,风临便遇到了慕归雨。

    对方像是刚理好仪容往宴堂去,见到风临似也微感诧异,问:“殿下缘何在此?”

    风临脸色实在不好看,但幸得夜色遮掩,勉强稳住,道:“孤想来寻寻你,问下何时能见谢燕翎。”

    “原来如此。”慕归雨点头,“距宴启还有近两刻,在下领您去瞧一下吧?”

    既是想办事,也是想远离此地,风临没什么异议,点头应下了。

    跟着慕归雨穿梭在府宅中,不多时她来到了一座由人严格把手的院子。

    两人入屋堂中稍坐,慕归雨屏退旁人,欲给风临斟茶。动作间慕归雨见风临正盯着自己,似在思索,她微笑道:“殿下?”

    风临没有回避她的目光,笔直对视,所有所思道:“孤在想一个问题。这座慕宅应是你的地盘,那个杨姓男子若真有妄动,这一路会无人报信与你么,为何会让孤遇到?”

    “你想让孤遇到?”

    “你想看到孤什么反应?”

    几个问题猝然抛出,毫无预兆,配着风临那沉静得近乎冷的面容,让人难辨她是喜是怒。

    慕归雨笑着拿起桌上茶盏,轻轻置于风临面前,并不回答。

    风临看着她双眸,忽然说:“不要在孤身上找长姐的影子,孤终究不是她。”

    置杯的手忽然停下了。

    茶盏边缘磕在桌上,发出不和谐的响声。

    风临抬头,正见慕归雨深深望着她,她仍在笑着,然而那笑是如此悲伤:“殿下,我看得比谁都清楚。”

    话说完,室中有片刻沉默。

    风临垂眸望着茶盏,不知在想些什么,暖色的灯光落在她眼眸中,也无端多了几分凄凉。

    看着她,慕归雨微叹口气,忽问:“殿下,方才遇到杨友蘅时,您似乎表情有异,可是有什么话想说?如果有,请您不要抑在心里,与在下直言。”

    这人的目光还是那么敏锐,藏也无意义。回想那个哭泣的孩子,风临犹豫再三,才有些落寞地低语:“孤只是觉得……你的小孩有点可怜。如果可以……别这样对孩子。”

    慕归雨沉默了许久,才很是复杂地看着风临,直接道:“您想起了陛下?”

    风临扭过头,没有吭声。

    慕归雨冷笑道:“若真是我的孩子,我自不该这样对她。”

    风临大为诧异,脱口道:“这是何意?”然而话出口便后悔了,事关人家家事,她实在不该问,立刻补了句“抱歉”。

    慕归雨似不觉冒犯,只是眼神忽黯伤几分,张口唤了声:“殿下。”待风临看过来时,她抬起右手,抓住左袖,她手指抓握的动作是那么用力,手背上隐露青筋,像是极力压抑着什么,逼迫着自己展露伤疤般,在风临的目光中,一寸一寸地将左臂长袖撩起。

    随着她左臂渐渐露于视线,风临看到了一样意外之物,骤然瞪大了眼。

    那洁白左上臂上,赫然有一枚赤红的守宫砂。

    守宫砂?守宫砂?!

    风临震惊不已,一时脑子竟反应不来。慕归雨不是成婚了么,甚至刚刚还有个小孩唤她娘,她怎么会有守宫砂?

    有守宫砂意味着什么,再想想那一切……风临猛然间意识到了什么丑恶的秘情,震惊地将目光从守宫砂移到慕归雨面上,说:“难道……”

    慕归雨道:“是。那不是我的孩子。”

    风临道:“那是……”

    “您猜一猜,那是谁的孩子。”

    风临哪里猜得出,只是震望着她,眼中不觉含着难过。

    不待她答,慕归雨自己便将回答讲出。

    “那是我母亲的孩子。”

    慕归雨抓紧袖子,凄然苦笑:“那是我母亲与我丈夫的孩子。”

    这一句话如闪电照头劈来,把风临劈得眼神发愣。霎时间,慕归雨先前种种反应都有了解释,原来,那竟是婆婿所生!风临找不到任何话语来形容此刻的心情,许是太震惊了,她竟感到一股恶心。

    看那小童年岁,也就是说,起码在三四年前,她母亲慕谦与杨友蘅仍保持着这种关系,这么多年,岳母女婿……风临越想越恶心,居然找不到话开口接下去。

    慕归雨沉着脸走到桌前,努力维持自己平日里的风度,想给风临面前的茶盏倒茶,哪料那茶壶今夜不知怎地不听使唤,抖得不停,水柱在空中不停颤抖,淅沥洒在杯外。

    在断续的动作间,她缓缓开口:“在下六岁生辰时,慕谦曾大摆流水宴席,招待往来百姓。那时有一道士来吃了碗饭,作为报答,为我卜了一卦,直言我活不过十六。”

    “家中人气极了,当即将道士赶了出去,但对这话上了心。不巧的是,我也偏偏体弱,家中担心,便从此处处小心,事事仔细,我就这样长到了十五。”

    慕归雨手抖的厉害,索性笑着放下茶壶,道:“十五时,碧河发水患,水退生瘟,我代先太女往碧河治疫,不幸染病。”

    “彼时我被搁置在碧河畔,无法归京,也下令不准人擅近。疫病虽凶,但不是无法可治,我当时症状也轻,认为挺一挺便过去了。我没想到太女殿下会来……”

    “她力排众议,赶到了碧河来见我,并不顾僚属臣官反对,执意亲自照料我……那时我真的吓坏了,疫病不是玩笑的,她那时已为太女,若染上要如何是好?”

    “那时我以被遮挡,苦苦劝她莫要近前,可她,可她却说,‘你是代孤受病,孤岂能弃之不顾’……”

    慕归雨垂眸站在那里,话音难平波澜:“我,理智上明白她不该在此,她是一国储君,不能这样任性,但我……但我就是抑制不住感动……”

    “那天我心想,为臣者遇到这样的仁主,便是死,我也心甘情愿……”

    她落寞笑着,缓缓道:“不知是不是沾了太女殿下的贵气,没几天我也熬过了险关,十日后退了病,被送回了京。”

    “但疫病虽退,我的身体却虚弱起来。回府后便一直卧榻难起,期间不知怎的染了风寒,两三日便又病得一塌糊涂,这一躺就是五六日……”

    “府里渐渐又想起那道士的话来,眼见着我一日日病着,连榻都起不来,家里慌了,想了个昏招,决定将先前议好的婚事提前办,说是给我冲喜。”

    “我病得无力理事,哪里能支持,被她们扶着露了个面,便发起了烧,又躺回榻上。”

    “至于那新婚夜如何过的,此后又度了几日,我昏沉难知……”

    慕归雨的声音越来越低,似是又回到了那一日,回到了那个阴暗潮湿的雨天。

    她闻到窗外传来的潮湿的土腥味,伴随着滴滴答答的雨滴,一下一下打在窗纸上。她就是被这声音吵醒的。

    也不知眼下是哪一天,她烧糊涂了,只觉口干舌燥,喉咙火辣辣的干疼,起身也没有力气,手脚像棉花一样,如将死之人般无力。

    自己动作的声音惊醒了榻边守着的人,三个姑娘忙赶过来,泪汪汪将她扶起,又手忙脚乱倒了水喂给她。

    一碗水下肚,慕归雨才觉得喘得上气了,也才有精神看眼四周。她发现,自己的屋子空荡荡,仅有眼前三个心腹。余者不知去向。

    她勉强辨了圈,见眼前的是乌素、云子、玄棋,唯独不见她的贴身侍女皓心。

    她开口问,声音如干折的树枝:“皓心哪里去了?”

    三个姑娘都不说话,僵站在那里。

    察觉到不对,慕归雨声音沉了几分:“皓心出事了?”

    “愣住做什么,快说。”

    三女忽地齐齐跪在地上,都面色铁青。乌素心一横,叩首道:“女郎,我们……我们没能护住皓心。皓心被大人打死了!”

    慕归雨如五雷轰顶,难以置信,道:“什么……打死了?打死……”

    “什么时候!母亲为什么打死她?!为的什么!快说!”

    “您昨夜又烧昏了,眼见着不好,皓心、皓心着急,便想去寻大人请些医官来,叫我们看着院子煎药,她独自冒雨去了大人所在。”

    “后来……后来便给打死了……”

    慕归雨瞪大了眼:“你说的这叫什么话?去了母亲的院子,便给打死了,这叫什么话!”

    三个姑娘都跪在地上,不作声,乌素咬着嘴唇不肯说下去。

    慕归雨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她环顾了下自己空荡冷寂的屋子,冷笑一声,忽问:“她看到什么了?”

    去了府上大人的院落,便被人发落,显然是撞见了什么。

    那个可怜的侍女究竟看到了什么,被人当夜活活打死?

    慕归雨挣扎着起身,下了榻。

    云子哭着扑上前来,紧紧抓着她的衣袖道:“女郎!莫去了!我们养好身子再计较吧!”

    她没答,伸出滚烫的手,缓缓扯回了自己的衣袖,拖着虚弱病体,一步步向外行走。

    外头雨声震耳,阴湿水汽寒森森地渗进她的骨缝。有人拦住了她,她没有去看,盯着雨幕道:“你若还把我当人看,就让我去。”

    乌素内心挣扎许久,终还是重重放下手,在她身后撑起了伞。

    一个公认快病死的人,先前再厉害威风,此时也都无用了。府中下人们也是势利的,见她不行了,哪会将她放在眼里?往慕谦处的路只怕不好走。

    但她决意要去。

    她召来府内最后那群还听她调动的人,三个心腹,一个背起她,一个撑伞,一个带着仆人们,在这大雨中往慕谦所在的院落赶去。一路上,慕归雨看见许多惊愕的眼神,有仆人慌乱地想去传信通报,被乌素一掌拍昏在地。

    雨还在下。

    那股无处不在的异样如此鲜明。

    到她抵达母亲的院落时,这种感觉更甚。

    动了刀。

    那些看着她病重便想欺压的人,都被乌素与玄棋打倒了。有血流在地上,混着雨水溅出可怕的水花。这场雨似乎带走了她们的理智,她们都狠下心来。

    那些仆人为她们的狠劲吓到了,都不再敢上前。

    云子一路护着慕归雨进了院中,在长阶下为她阻挡那些侍女。

    慕归雨独自一人踏上台阶,在风雨与病热的折磨里,步步迈向那扇门。

    那扇门后曾是她往来请安十余年的厅堂,堂后左转,穿过两廊,便是母亲的寝房。她曾在那里听母亲唱过儿歌。

    每一步,她都像走在刀尖上。

    当她手触到那扇大门时,险没推开。许是她病了,许是她淋了雨,那一下她确实使不出力气。她喘息着扶着门,忽然生出股怯来,像是胆怯于面对什么,她两手慢慢扒上门框,低下头,如个心虚的贼向内窥探。

    于是她看到了此生难忘的一幕:她母亲慌乱地奔进厅中,身上袍裙不整,鬓发散乱,腰上系着她新婚夫郎的衣带,带角上那对小小的鸳鸯绣,她曾在杨友蘅衣上瞥见过,它现在搭在她母亲的腰间,胡乱拧成一个结。

    慕谦满脸大汗,惊恐地向门外望。

    慕归雨定定地看着,脸色在雨水冲刷下彻底丧失颜色,她突然后撤一步,用身体为器撞向门去。她撞得那么狠、那么决绝,如玉石俱碎般撞向遮掩的门扉,那扇门轰然而启。

    慕谦被这巨响吓得跌坐在地,像一个被人逮住现行的贼,又惊又恐地看着走进来的女儿,结结巴巴道:“霁……霁空啊……”

    慕归雨注视着慕谦,眼中光辉散尽,彻底归于死寂。她俯望着曾经视为母亲的女人,不发一言,雨水顺着她的头发颗颗滴落,掉在慕谦身前的青砖上。

    慕归雨没有哭,但那些雨水却似泪般,洒落了一地。

    她抬起脚,向内迈去。

    这幅身躯此时无太多气力,全凭着一股狠劲支配双腿挪走进了屋中,扶着门走进内厅。

    一路走过,她最终停在了寝房门口。

    她母亲终于惊醒般,跌跌撞撞追过来,跑上前拉住她的胳膊,哀求道:“女儿,走吧!”

    而她看也不看母亲,如一只鬼直直盯着厅门,将手指举到嘴前:“嘘……”

    那双空洞的眼里什么也没有,黑得惊心,黑的可怖。慕谦当场为她的表情骇住了,只这一个动作,再不敢吱声。

    慕归雨就这样站在寝房门口。

    她没有动,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站在离丑事一步之遥的地方,站了很久很久。

    久到屋内人终于支持不住,发出了微弱的啜泣声。

    她终究没有推开那扇门。

    走的时候,慕归雨什么也没有说,她对母亲的话都在那一声嘘里尽了。

    她摇摇晃晃走出这座屋宇,目光昏黑,在感受到雨水落在脸上的时候,她缓慢仰面,望向天空。

    阴沉沉的雨云密布于上,劈头落下,尖啸着砸在她身上。她望着漫天的雨,笑了下,突然整个人翻滚着摔下了长阶。

    “道士说的对,我的确该在十六时死的。”

    “如果不是太女,我就该死在那天。”

    慕归雨说这两句话时,话音过分平淡,如同在讲述一个陌生人的生死,甚至有一份戏谑。可偏偏因着这份的平淡,落在风临耳中,悲得不成样子。

    活不过十六……却活过十六。

    风临伤感之际,突然想起了什么,颤声道:“夜出东宫……那年长姐为你夜出东宫,是为了此事……”

    慕归雨凄然笑了下,“是啊……是啊……原来您也听说过……”

    “那天,她半夜强出东宫,不惜冒着陛下与朝臣责问,也驱车赶到,顶着慕家所有人的阻拦,将我从慕宅带走了。”

    “如果,没有她……我该死在那晚的。”

    慕归雨双眼泛红,声音颤抖:“她把我带回东宫,给我找了最好的医官,不吝代价,将我救了回来……我的母亲都不救我,她却救我……她把我这个本该死在家宅的人救回来了……”

    这话说完,室中寂静许久,慕归雨像是难以抑制情绪,数度开口不能言语,捂着脸哽了好久,才放下衣袖,道:“直到现在想起,我仍难控情绪……”

    “您能懂吗,那种拖着病体去寻,却看到母亲与丈夫厮混的心情……”慕归雨抓着衣襟,无比痛苦地看着风临,“您能懂吗……”

    “我恨的不是那段冲喜的婚姻,我恨的是她,她明明是我的母亲,为什么会做得出这种事?就因为我快死了吗……就因为我是她并不喜爱,却不得不依赖的长女吗?”

    “我永远忘不了那天的雨。它们像刀子一样打在我身上,我站在门外,狼狈地窥见他们的丑事,每一滴雨打在我身上的感觉,我都记得。”

    慕归雨道:“那时我……不得不咽下这口脓水。这件丑事如果爆出,休说慕家,就连太女也会受到责问,我不能冒这个险。”

    “何况彼时慕家还有用,毁去于太女殿下无益,我便忍下了这耻辱。”

    “杨友蘅母家与我联姻,本就是为了杨家的助力,当时杀掉太惹疑,留一命,但我也没办法再看他那张脸。他既喜欢,我便将他直接安在了母亲院里,他们便过吧。”

    慕归雨的眼中渐渐显出恨意:“可我实在没想到,那老妇生下那孽种后,竟还有脸寻到我这。”

    “您猜她想作甚?呵……她竟想将那孽种归于我的名下!理由是那孽种样貌与杨友蘅一般无二,她无法圆说!何其可笑!”

    慕归雨说至此处恨意大增,骤然高声:“她居然知道要脸?她既做出此等下三滥事,还想着要脸?那我的脸面呢?!我一个家主,被亲娘占了丈夫,还生下那祸根!我的颜面何在?!她怎没想过此事若被捅漏,我要如何做人!如何做官!如何统管慕家!慕家又要因此遭受多少非议多少弹劾!她全不顾!只顾着自己那一时的纵欲,差点毁了所有人,现在还想着要自己的脸!”

    慕归雨猛一击桌,双目血红,“我该杀了那奸夫孽种,才不枉为女人!只可恨我却不得不隐忍……”

    风临此刻好像才第一次认识真正的慕归雨,她的苦痛如此强烈,深深感染了风临。风临自己也遭受过来自血亲的巨大伤害,她焉能不明白慕归雨的苦恨?

    震惊与同情交织在一起,她竟也生出了怜惜之情,更是生出同病相怜之感。

    想起此人平日里为自己颇多谋划,又有感激之情,几种情绪交杂在一起,风临对那杨氏与慕谦生出一丝怨怒。

    故而风临沉声道:“既大人难咽这口气,何必强忍?今时不同往日,若要泄恨,孤愿助大人。”

    慕归雨摇头道:“在下不愿将殿下牵扯进这些污糟事中,况且留着他们还有用,此时动作,不过是平生风波……”

    风临实在想不出这二人有什么用处,说句不好听的,即使现在一个雷劈死了慕谦、杨友蘅,对于慕家也没有分毫影响,慕归雨要留着他们做什么呢?

    慕归雨此时道:“殿下,今日我自剖伤疤,就是为了陈情与殿下。我非铁石心肠之人,我亦懂得报恩偿情、为臣之道。殿下,今夜我也是将一处把柄交付在您的手中,还望您,再勿疑我……”

    风临起身上前,拉起她的手正色道:“起初我是对你有戒心,但你素日待我之心,我又岂能不明?澄水之约早已扫去疑心,而今日之言,更让我觉得你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即便你不是为我谋划的臣,我也在心中将你视作难得的友人,此后你我同舟共济,再不要说此话了。”

    慕归雨大受感动模样,大力回握住风临的手,道:“殿下之言,我受之有愧,唯以肝胆相报,方不辜负。”

    风临回道:“我亦不相负。”

章节目录

太女纪  (女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月下卖刀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下卖刀郎并收藏太女纪  (女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