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一名庄农出言:“少夫人所言倒也与实情差不多,苗数也对。”

    姚姜微笑:“收成的好坏与各位的辛苦相关,但更与稻种相关。从收成可知去年的两种稻种都是老种,老种稻米收获有限,因此去年的收成差强人意。”

    又一名庄农开口了:“少夫人,种地得看天吃饭!我们的地都不算肥,拼尽了全力也只能收获这些。山那边大爷名下的肥田,收成最好时一亩地也仅能收二百五十斤,咱们这里也不算差了!”

    姚姜微笑:“各位辛苦一年,都是为了多些收获。不如今年咱们改种良种稻米吧,能多些收成。”

    农庄相互对望了片刻,有一人小心地问:“少夫人所说的良种能收获几何?”

    姚姜:“良种稻米每株苗能结十至十二穗,每穗结籽粒十五到十六粒,最肥壮的稻穗能结籽十八粒。若不肥田,良种稻米每亩田地可收获二百五十斤,若认真肥过田土,仔细栽种,每亩地约能收获稻米三百六七十斤,格外用心者能收到四百斤以上。”

    庄农听了这话都震惊之极。

    姚姜等了片刻才道:“但种良种稻米的育苗与栽种都有许多讲究,各位从前的经验未必能应对,因此我亲自来管田地,带着各位种植。现下离秧苗入田还有一月,明日咱们就肥田吧。”

    庄农散去,莫五小心地问:“少夫人说的良种稻米不是玩笑?”

    姚姜:“莫五叔,事关农事,我从不玩笑。田庄与庄农的情形,你比我知晓,你帮我寻两位擅长架接与育苗的庄农,我有事派与他们。”

    停了一停,姚姜看向远方的竹林:“那两片竹林出的竹笋如何?”

    “少夫人,”莫五媳妇:“方圆百里的竹都是苦竹,所出皆是苦笋,吃不得。”

    晚间,姚姜进入系统空间,检测完土样,计算了每亩田肥田所需的种子比例,把自己在试验田培育的良种稻和良种豆子都取了出来,并测重分堆。

    翌日,她分发豆种,带着庄农种下绿豆与蚕豆肥田。

    庄农虽不信姚姜的话,但对于肥田却不含糊,且姚姜亲自来到,戴着粗布手套与庄农一同点豆种,人人都勤奋之极。

    而后,姚姜又带着人将菜地也翻了一遍,农庄旁的荒地全都平整出来种上花木,她还带着人将竹林中的苦笋挖了回来,剥去笋衣入缸腌制。

    她忙碌,农庄上的众人也不偷懒,转眼十日过去,田里已一片葱茏。

    莫五择选了二名擅长育种的庄农跟随姚姜培育良种,但二人育出的秧苗却纤细脆弱。

    姚姜将他们送来的秧苗看了片刻,看向二人:“莫五叔告诉我:二位擅长育种,经验丰沛。育苗之前,我也解说过良种培育的要紧之处,还说不能沿用过去的经验,必须按我的指点培育。我给二位重新发放良种,望二位认真培育。秧苗决定了今秋的收成,还请二位多用心。”

    庄农离去后,姚姜问莫五媳妇:“这二位庄农来此间多久了?”

    莫五媳妇:“他们来家中十来年了,庄中的秧苗都是二人育出后分给各家栽种。少夫人何出此问?”

    姚姜轻轻点头:“那他们在此间也算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的人了。若他们不愿意按我的指点完成育种,便让他们离开吧。”

    莫五媳妇:“少夫人,这,这,他们的身契也在家中,应当没有外心。”

    姚姜:“我知晓他们都是我婆母还在时就已来此间的老人。但他们若真按我的话做了,育出的秧苗必定强壮。可结果却差强人意!这只会有两种情形:他们乱了培育的步骤,以至于结果不好;其次,他们不愿按我的指点做事。”

    “若是后者,勉强留下他们,过后他们也不会用心栽种,反倒影响今年的收成。”

    “莫五婶,每一分田地我都要利用到极致,收获最多。与其劝我,不如劝庄农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指使与我作对。”

    见莫五媳妇想要解说,姚姜叹了口气:“再过五日,肥田的豆种结豆荚,庄农便能看到良种的好处。若是看到了良种带来的益处,却依旧与我作对,我宁可放了他的身契。他们离去后可以把他们的田地可以分给别的庄农。种得多,自然收获也多,总有庄农愿意接手。”

    莫五媳妇也叹了口气:“少夫人说的是,莫五会去劝解。”

    姚姜:“若他们只是一时糊涂,又明白了该如何与我同心协力,那便既往不咎;但我也已经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希望他们不会让我失望。”

    寻常蚕豆一月有余才结豆荚,绿豆则需两月。姚姜分发的豆种却是风吹见长,一天一个样,五日后,肥田的豆种果真都结了豆荚。

    庄农从未见过肥田的豆子这样快便结荚,都聚在田头啧啧称奇。

    姚姜算着豆荚长到最肥满时带着庄农采收,并让他们豆杆连根拔起踏碎,再带着他们种下苜蓿。

    三次沤肥完毕,姚姜便把庄农都聚集到了主屋前:“各位已种过良种豆与蔬菜,收的绿豆与蚕豆也比从前各位种过的要肥大。因此,良种对各位有益,能让收获增加不少。现下还有不想听我指点、不愿通力合作的,便可离去,我绝不留难。”

    庄农都笑着赔罪:“请少夫人恕罪!先前咱们没见过良种,少夫人所言又太奇异,因此将信将疑。现下我们已经知晓改种良种收获多,少夫人带我们改种良种乃是看顾我们,我们听少夫人的。”

    众人散去,姚姜跟随两位相助育种的庄农去查看他们培育的秧苗。

    二人一同对姚姜行礼,名唤陈泉的庄农搓着手,局促地解释:“从前是我们有眼无珠,怠慢少夫人了,还请少夫人别见怪。”

    另一名庄农名唤刘昭山则大方地问:“少夫人留下我们可是有吩咐?”

    姚姜点头:“我要培育的良种甚多,想请二位帮手。”

    她带着二人来到主屋后的菜园,菜园里草木繁茂,菜园一角落蓄了水,种着一畦新绿。

    姚姜:“这是我培育的良种稻秧。”

    刘昭山与陈泉都蹲下身细看秧苗,这一角秧苗叶片丰满强壮、根系发达。

    片刻后,刘昭山看向姚姜:“少夫人育出的秧苗比我们育出的更壮更好,少夫人比我们更加知晓苗稼农事,我们还能帮得上少夫人?”

    姚姜微笑:“这是另一种良种稻秧,我想将其培育得高大丰壮,籽粒结得更大。若真培育成了,收成还会再增加。”

    她指向另一角,“那些是我培育旱稻。”

    陈泉惊异之极,走到姚姜所指之处燇下身细看,又轻抚稻叶:“这果真是稻秧,秧苗也很是强壮,却不必种在水中,可真是奇妙!”

    姚姜:“旱稻不需水,现下看来生长得还行,但最终得结了穗看了籽粒才能知结果。旱稻还得耐冻,才能在秋天种下春天收获。一年两收,于大家都有益!菜园中的蔬菜还有许多都要培育改为良种。蔬菜培育完毕,培育改良油料、喂饲鸡猪的草料。这许多事我一人力有不逮,才想请二位相助。”

    陈泉则喃喃说道:“春种秋收,秋再种,春天还能再收。再把油料、菜蔬、喂饲鸡猪的草料都变为良种,咱们家中吃食变多,又增添银钱收入,日子也会随之好起来。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呀!”

    刘昭山点头:“若少夫人所言都能成真,咱们每年的收获都会丰沛,不会再饿肚子。”

    二人又议论了几句,一同点头:“好日子谁不想过?我们愿意跟随少夫人。”

    姚姜指着试验田:“此间便是我专门留出来培育良种的田地,二位每日将自家田里的活计忙完就到此间来帮手。来的时间随着培育的情形变更。以后我每月给你们各发放两吊钱作为酬劳。下月初一,二位便来领钱。若是培育的良种格外好,我会另行奖赏!”

    自此姚姜白天巡视完农田便与刘昭山二人一同培育良种,晚饭后则进入系统空间,查看空间中的文献资料,照看农场。

    刘昭山与陈泉身为庄农,对栽种架接授粉甚有心得,又因是育苗好手,还很得庄农爱戴,有他们相助,良种培育推广都极是顺利,空间商城内的稀有种子相继解锁。

    这日姚姜正巡看庄稼的长势,青莲跑来通报:“少夫人,王庄头来了。”

    王庄头管着钱塘城外的数百亩田地,杜家三房各有生意,田庄就交由他照管。姚姜来照管杜玉泽的田地,王庄头便没再到此间来过。

    还在主屋客堂外,姚姜便见坐在客座上的王庄头须发斑白身形健壮,左手中把玩着一对红润的核桃。

    王庄头倚靠着椅背闭着双眼活动着脖颈,闲适自如,仿佛他才是此间的主人。

    莫五赶上来小声提醒:“少夫人,王庄头从前偶尔会到此间小住,很是熟悉。”

    姚姜点了点头步入堂屋,王庄头已睁开眼来,笑着起身行了个礼:“见过少夫人。”

    姚姜还礼:“早闻庄头大名,今日才得见。”

    王庄头一笑:“少夫人亲自来此间照管,我来得多了,未免太不识趣。”

    见姚姜看向自己,王庄头一笑:“我向来直道,得罪处还请少夫人勿怪。”

    青莲送了茶来,王庄头端起茶盏揭开盖子闻嗅茶味:“这茶叶只能将就解渴。下回我给少夫人带些好茶来。”

    姚姜微微一笑:“多谢。”

    王庄头喝了口茶,放下茶盏:“少夫人,我想与你做生意。”

    王庄头:“田庄的出产终是要沽卖变为银钱的。我听闻少夫人这回改种的良种,来时也看了看,此间的稻秧长势喜人,菜园里的菜蔬更是旺盛,我想帮少夫人将多余的菜蔬沽卖出去。”

    姚姜略一迟疑,王庄头已轻拈胡须:“杜家田庄的生意向来是我照管,我同时还管着左近几家的田庄,各家都有盈余的菜蔬交与我沽出。我做这门生意好几年了,莫非少夫人信我不过?”

    姚姜微笑:“多谢庄头好意。但现今此间的菜蔬还不能沽卖。”

    王庄头向她看来,他目光锐利,姚姜微微一笑:“王庄头多虑了,实则是现今多出来的菜蔬都要喂饲猪鸡,还不能沽卖。”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当厨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匪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匪兵并收藏我在古代当厨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