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建勋刚满十六,骑白马、披白袍,手持一丈七尺白杆枪。

    不久之后,这位白袍少年便将在浑河殒命,一起战死的,还有三千白杆兵。

    萨尔浒战后,白杆兵被抽调辽东,在朝堂辽镇各方博弈中,渐渐消耗殆尽。

    辽东这个无底洞每年消耗的,不止是数百万两白银的民脂民膏,还有从各地源源不断赶来的强军。

    东路军与川兵并列前行。

    这几日陆续收拢溃兵,队伍越来越多。

    除了那几千个语言不通总爱乱跑的朝鲜人,剩余兵马,都归刘招孙管辖。

    刘千总俨然成了刘总兵。

    两边士兵相互打量对方,仔细观察着对面的军队。

    白杆兵穿着青芒麻布鞋,头戴藤盔,身上两层铁甲,外面裹层土司袄。

    各人手持长枪圆盾,腰中悬挂短弩,箭插中盛着半尺长短箭,看箭头样式,应当是毒箭。

    眼前所见颠覆了刘招孙对这支西南土司兵的认知。

    装备如此精良,还有弩箭这样的远程攻击武器。

    怪不得在浑河血战,能击退后金军进攻,杀伤建奴近三千人。

    刘招孙盯着白杆枪尾端的大圆环出神,想了很久也想不出这圆环的奥秘。

    大铁环除了增加枪身重量,实在不知还有什么用处。

    据说可以方便士兵在山崖间攀援。

    必然时候,还可以将长枪倒持,抡起来砸敌人盾牌,突破敌阵。

    不过,这只是道听途说,刘招孙没有见过白杆兵实战。

    石柱土司垄断经营卤盐铁矿,收益丰厚,富甲天下,富庶程度与贵州杨应龙不相上下。

    因此白杆兵装备比一般明军要好。

    相比之下,刘招孙带领的这支杂牌军,就显得寒碜多了。

    士兵隶属于不同军营,身上铠甲样式各异,兵器五花八门。

    雁翎刀、苗刀,长枪、大棒,看得人眼花缭乱。

    刘招孙召集各营把总,对大老粗们三令五申。

    他要大家和川兵搞好关系,不许兵士无端闹事。

    短暂寒暄后,刘招孙和秦建勋两人感情很快升温,开始称兄道弟。

    得知奴贼已经退去,秦建勋有些失望。

    他率白杆兵星夜疾驰,增援宽甸,路上吃尽了苦头,没想到最后白跑一趟。

    这支白杆兵从成都赶来,铁了心要和建奴干仗。

    秦建勋初生牛犊不怕虎,想要像父辈们那样,凭着一刀一枪,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老弟,不要气馁,建奴很快还会来,而且,会很多。”

    秦建勋疑惑道:

    “刘兄的意思是,鞑子还要追上来?”

    “对,他们会接着打沈阳,辽阳。”

    秦建勋不以为然。

    他到沈阳数日,沈阳城高池深,客兵将近一万,还有援军在路上。

    防卫如此坚固,建奴真敢来攻?

    他听说刘招孙击败镶蓝旗,追击阿敏四十里,眼前这支明军令行禁止,杀气腾腾。

    在亲眼见到马车上装载的建奴首级后,不由对这位刘兄刮目相看。

    作为石柱宣慰使后人,他忠孝节义,以父辈们为楷模。

    万历二十八年,杨应龙叛乱,秦良玉率白杆兵将其击败,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

    秦氏协助酉阳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

    秦良玉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却一直不自报军功。() ()

    所谓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便是如此。

    两支军队继续往南,走了两日,一路无事。

    三月二十九日,大军终于抵达宽甸。

    东路军击退镶蓝旗的消息已经在宽甸传开。

    刘招孙与阿敏在北边大战时,后金的使者便来宽甸劝降,告知了杜松马林败亡的消息。

    宽甸若能像抚顺一样,立即向大金投降,守官便可官复原职,否则大军便要屠城。

    宽甸守官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隔三差五向杨镐求援。

    沈阳早已乱成一片,巡抚御史们相互攻讦,客兵辽兵忙着斗殴,大家都没空过问宽甸死活。

    这时候,从北边传来了镶蓝旗败退的消息。

    宽甸,这座紧邻鸭绿江的重要堡垒,破开阴霾,终于迎来了春天。

    东路大军从浑江回来,马车堆着成百上千颗人头。

    宽甸守将一眼便看出这是真夷首级。

    斩杀建奴战兵首级千级,堪称大捷。

    须知当年李成梁弄到十几个建奴脑袋,都要派人送到京师邀功炫耀。

    宽甸堡内,挤满了各地逃难来的汉人。

    大多数辽东汉人不想做包衣阿哈。

    得知镶蓝旗被击溃,军民振奋。

    人们在庆祝的同时,得知东路明军统帅,总兵刘大人战死了。

    刘綎一生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

    他的大名早已传遍九边,宽甸士人无不感伤,有人赋诗悼念。

    东逐西驰岁月深,凯旋驻马漫开襟;三巴兵革龙泉迥,六月烽烟雁字沈。

    关塞自维怜白发,庙廊谁与暴丹心;良弓鸟尽应无用,缓整鱼竿钓海浔。

    半个月前,老当益壮的总兵从宽甸出发,未曾想到回来时却是马革裹尸!

    为鼓舞民心士气,刘招孙下令将斩获的一千颗建奴首级放在宽甸北门,供士民参观。

    一时之间,观者如潮,刘千总不得不派出家丁维持秩序。

    东路军击败建奴的消息在辽东传播开来。数以万计的难民从四面八方赶来投奔刘招孙。

    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包衣奴才,努尔哈赤对奴才是友好的,甚至可以说是充满耐心的,不过对这些不愿做奴才又不愿去死的汉人,就没那怎么多耐心了。

    前来投奔的难民中,家人多半被后金残杀,和后金政权有着血海深仇。

    辽人悍勇,很多青壮男人只为报仇,自带钱粮也要追随刘千总。

    一些逃过来的老弱妇孺,因为身体太弱冻死饿死,宽甸周围,活人和死人混杂,如同鬼域。

    刘千总在宽甸进行了三次招魂活动,他登上高台,如湘西傩神一样通灵祷告,神情悲壮而充满虔诚!

    浑江血战的传说在强烈的宗教信仰加持下流传出各种样本,在神话元素影响下,辽人把刘千总的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很多年后,刘招孙已经成为一个传说,比肩神明,在白山黑水间时代流传,和黄大仙一样成为辽人敬畏的所在。

    那些想要为亲人复仇的青壮男丁,纷纷自带钱粮,加入刘招孙麾下,誓死追随刘千总。

    康应乾提醒刘招孙,没有兵额,私自招收兵马可是大罪。

    私自拉人是大罪,是要掉脑袋的,不过,那也要等到朝廷派人到辽东来砍他再说。

    “天高皇帝远,辽东就要变天,人多了,就不怕风雨了!”

章节目录

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梦吴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梦吴越并收藏挽明从萨尔浒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