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会去骊山的。”</P>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劝道:“殿下,不要去骊山。”</P>

    “舅舅,那是孤的爷爷。”</P>

    长孙无忌皱眉道:“殿下是储君,该在这个时候代为支持朝政,而不是私自去骊山。”</P>

    “可是,孤想要陪着爷爷走完最后一段路。”</P>

    “殿下若去了骊山是为孝心,但违背了陛下的嘱咐,才是不孝,万万不可前去,若要悼念可在城墙目送即可。”</P>

    李承乾忽然回首看着长孙无忌,“舅舅早知孤会这么说?是要孤不孝吗?”</P>

    “诸多皇子中,只有殿下能够守在长安城了。”</P>

    李承乾摇头苦笑,“父皇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太子。”</P>

    见太子不再说要去骊山,长孙无忌长出了一口气。</P>

    近来,有关李渊要离开人世的消息传遍了朝野。</P>

    这些年,李渊一直都在骊山颐养天年,正如温彦博,张公瑾他们这般会离开人世。</P>

    骊山没有这么神奇,它只是一个相对富裕又安宁的地方。</P>

    这些天,朝臣都很暴躁,知道那新罗的使者金春秋还留在长安城,李义府一边踹着他,将他赶出了长安城,命他即刻返回新罗。</P>

    袁公瑜低声道:“李少卿,东夷人没一个好东西。”</P>

    李义府整了整自己的衣衫,“都是混账。”</P>

    金春秋在新罗是大臣,统管着新罗的大小诸事,但在长安城过得特别狼狈,他拍了拍衣衫上的尘土,终于是带着余下的新罗人离开了。</P>

    走回长安城的时候,袁公瑜问道:“李少卿,礼部从未有过要扶持新罗人的意思吧?”</P>

    李义府回道:“当然没有。”</P>

    “这金春秋现在还以为大唐要扶持新罗,成为东夷的强国。”</P>

    李义府继续走着,低声道:“礼部从来没有这么许诺过了,他怎么想与我等无关,大唐建设了安东都护府,那就势必要一统东夷各地。”</P>

    长安城的朱雀大街很拥挤,今天有一队官兵匆匆而过,朱雀大街的行人纷纷让开路。</P>

    狄仁杰也看着这一幕,心情沉重,“他们是去骊山的。”</P>

    张柬之正在给一个点头哈腰的伙计付着酒饭钱,狄仁杰与晋王实在是太能吃了,竟然吃了一百多钱。</P>

    李治起声对身后的人道:“收拾收拾,本王去骊山。”</P>

    公孙小娘重重点头,便先一步回去准备。</P>

    贞观十六年三月,今天李渊的宅院内有不少人。</P>

    李道宗与李孝恭磕着南瓜子,聊着当年的事。</P>

    孙思邈安静地站在一旁。</P>

    李玥与魏王妃带着孩子们,神色满是担忧。</P>

    李泰,李治与李丽质,东阳,高阳等一群兄弟姐妹站在一起,目光看着眼前。</P>

    在她们眼前,张阳正在给皇爷爷与父皇讲着一个故事。</P>

    故事很荒诞,讲的是伯夷与叔齐的故事,俩人在周武王的境内养老,却因周武王伐纣,改国周朝。</P>

    伯夷与叔齐是纣王的商朝臣子,俩人不食周朝俸禄,拒绝周朝俸养,后来他们饿死了。</P>

    直到后人发现了他们的尸首,有个天真烂漫的姑娘说起了缘由,上苍见伯夷与叔齐可怜,送了一头鹿给他们,只要喝鹿奶,两位便可以为生。</P>

    但伯夷与叔齐与贪心,他们喝了鹿奶还想吃鹿肉。</P>

    鹿是一种很有灵性的生灵,察觉到了两人的杀意,便逃走了,再也不会靠近两人。</P>

    他们这才饿死的。</P>

    这个故事说完,张阳缓缓放下手中的茶碗。</P>

    李渊最后看了一眼周围的儿孙,隐约间也见到了当年的亲人,之后缓缓闭上眼睛。</P>

    带着暖意的风吹过,宅院内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落在这位老人家身上。</P>

    良久,太上皇手上的暖袋掉落了。</P>

    王公公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P>

    李世民看着父皇久久不言语。</P>

    长孙皇后捂着嘴许久没有说话。</P>

    李渊就这么安静地离开人世,临走前他听完了这个故事。</P>

    宗正寺的人快步走入,安排着接下来的后事。</P>

    翌日,长安城内满城白布,天可汗的父皇离开人世了,正在骊山举行着丧礼。</P>

    不断有人来到骊山村前跪拜。</P>

    张阳轻拍媳妇的后背,看着她通红的双眼道:“谁都会有这么一天的,谁都会经历的。”</P>

    李玥点着头,收了收眼泪。</P>

    李世民一直坐在父皇的灵柩边,这位大唐的皇帝两鬓又多了几缕白发。</P>

    三天之后,李渊的灵柩被送走了,送行的队伍很长。</P>

    张阳走在队伍中,目光看着被抬着的灵柩,李渊经历了漫长的一生,从晋阳起兵,进入长安,扼守崤关平定中原。</P>

    他的一生经历过悲痛,也经历过骄傲。</P>

    李世民给了一个隆重的葬礼。</P>

    众人的队伍出了渭南就停下了,张阳给了媳妇一个安心的目光,再看周遭众人,都是外戚和宗室中人。</P>

    李君羡安排众人在这里扎营。</P>

    夫妻俩走入一个营帐中,要在这里守夜,等着李渊的葬礼结束。</P>

    张阳对她道:“孩子们有两位婶婶看着,你可放心。”</P>

    李玥低声道:“皇爷爷过世了,清清一定是最难过的。”</P>

    “是呀,他老人家在的时候很宠溺这孩子。”</P>

    她擦了擦眼泪,又道:“孩子总要长大的,她也该明白其中道理,她若不懂我会慢慢教她,直到她懂得为止。”</P>

    “县侯,赵国公相见。”</P>

    听到营帐外,王公公的话语声,张阳先让李玥休息,走到营帐外,见到了同样一脸愁容的长孙无忌。</P>

    当朝两个权势最大的外戚见面,自然会引来周遭人的目光。</P>

    “赵国公,他们都在看。”</P>

    “那就让他们看着吧。”长孙无忌正色道:“太子当初说要给太上皇送行,老夫将他劝住了。”</P>

    张阳回道:“太子确实应该留在长安城,孝是一回事,能否听从陛下的安排又是另外一回事。”</P>

    “太子问老夫,陛下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太子。”</P>

    张阳反问道:“赵国公觉得呢?”</P>

    长孙无忌抚须回道:“大唐的社稷磕磕绊绊至今,该有个守成的皇帝。”</P>

    “在下与赵国公的想法不同。”</P>

    “老夫愿闻其详。”</P>() ()

    “正如赵国公所言,大唐社稷磕磕绊绊能有如今不易,大唐的下一个皇帝应该是守成治理的皇帝。”</P>

    张阳双手背负又道:“但赵国公疏忽的一件事,自汉以来这中原大地故步自封已很久了,而中原沉淀多年,该是要一个进取的皇帝,勇于开拓,一味地保持原样,对社稷来说不见得是好事。”</P>

    长孙无忌转身看着他,皱眉道:“在这件事上,老夫难以苟同。”</P>

    张阳又道:“我还是坚持保留自己的意见。”</P>

    “你与老夫的道不同,但在对现在陛下的态度上,还能够保持一致。”</P>

    “我与赵国公的想法是一样的,陛下的晚年不该是疯狂的。”</P>

    长孙无忌终于点头。</P>

    张阳与他又说了不少话,周遭的人纷纷沉默不语,想要听到这两位外戚究竟在这种时候商量着什么。</P>

    可也不敢靠得太近,话语声听得不清楚。</P>

    就差探听他们两个外戚是不是要联手造反。</P>

    张阳感受到周围的目光变得不太友善了。</P>

    外戚毕竟是外戚,与他们这些宗室中人有别,甚至还是手握大权的外戚。</P>

    赵国公离开,张阳这才走回营帐内。</P>

    李玥已然入睡,关中的这个季节夜风很大,呼呼的冷风吹得营帐有些晃动。</P>

    张阳坐在火盆边,从包裹中拿出卷中是阎立本对铁路铺设的各项设计理论。</P>

    其中有不少错误的地方需要纠正。</P>

    一夜过去,李玥醒来的时候,见夫君还坐在火盆边,天色还未亮,她坐起身道:“一夜没睡吗?”</P>

    “嗯,睡不着就想着规划一些铁路建造。”</P>

    “家里带了一些干粮。”李玥将家里带来的一些麦饼放在火盆边。</P>

    营帐外静悄悄的,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如何了。</P>

    麦饼搭配着白开水,勉强应付了一顿。</P>

    张阳走到营帐外的时候,发现昨日密布的营帐今日显得稀疏,看来昨晚走了不少人。</P>

    早晨的风还有些冷,张阳收紧自己的衣衫,看向道路尽头站着不少的官兵,道路的尽头先出现的一片白布,紧接着是一队人影。</P>

    李道宗与李孝恭率先回来了。</P>

    张阳向着两位长辈行礼。</P>

    “回去吧,陛下已回宫,一切从简。”</P>

    “您是回骊山还是打算在长安城留一段时日?”</P>

    李孝恭望了眼长安城方向,回道:“回骊山吧。”</P>

    不多时,弟弟妹妹也回来了。</P>

    一家人回了骊山。</P>

    生活与往常一样,李玥坐在华清池低声道:“高阳,东阳还有清河打算在宫里陪母后一段时日。”</P>

    “嗯,发生了这种事,皇后身边确实要有孩子陪着。”</P>

    李玥忽然笑道:“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P>

    张阳接道:“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P>

    晏殊的采桑子念起来十分动人。</P>

    或许现在的李世民也觉得寂寥,齐州之乱给了这位自傲的天可汗一个沉重的打击。</P>

    李渊的过世,又给他的心头沉重一击。</P>

    张阳又道:“我更喜欢天若有情天亦老。”</P>

    “泪滴春衫酒易醒,也很好。”</P>

    李玥双手捧着茶杯低声道。</P>

    张心安有些担忧地看着姐姐,担心姐姐真会在这个时候去炸了长安城。</P>

    不过看姐姐还认真地做题,又放心下来。</P>

    时光又过了一个月,骊山交给了朝中一百门火炮,也仅有一百门。</P>

    皇帝想要很多火炮,这火炮自然是越多越好。</P>

    但骊山一直以生产力有限的由头来抗旨。</P>

    正逢大唐的第一位皇帝过世,坊间认为,骊山少了一大靠山。</P>

    想来往后天可汗对骊山的要求会更多</P>

    这天,长孙无忌匆匆走入承天门,一路走到了太液池边,“陛下,不可再造大明宫。”</P>

    太液池的装点比以前更华贵了,站在水榭中就能一眼看尽这里的风景。</P>

    李世民沉声道:“辅机,以往这些事,你不会多言的。”</P>

    长孙无忌回道:“陛下,郑公几次告诫应当简朴,若陛下贪图华贵坊间亦会效仿之,挥霍无度,民风便会奢靡,此风不可长。”</P>

    李世民正色道:“你现在越来越像郑公了,还以为你能与朕如当年那般交心。”</P>

    闻言,长孙无忌低着头,又道:“陛下,郑公如今病重,若他知晓,势必会拖着病体,前来进谏。”</P>

    “你是臣子你该进谏,其实不用你说,张阳已在做了。”</P>

    “张阳?”</P>

    “嗯。”李世民沉声道:“又有不少的关中民夫前往骊山,修建铁路,他建立工程队,你可知他的工程队有多少人?”</P>

    “臣倒是没有问过。”</P>

    “有三千余人,分十六个队伍,其中队长一名,副队三名,技术能手数十人,再分各个小队,一众民夫跟着划分小队行事,而这些人的总领便是阎立本。”</P>

    听陛下这么说,张阳手中的工程队好像是一支大军,还有各个小队。</P>

    “就算是朕有心想要建设大明宫,也没有民夫可用了,骊山只要一句话,各县就会将招工之事告知乡民,他们甚至可以提前做好规划,甚至能招揽多少民夫,关中有多少青壮劳力骊山都一清二楚。”</P>

    “这是朝堂不如骊山之处,骊山的号召力未免太大了。”</P>

    长孙无忌眼神狐疑,骊山确有这等本事,当初张阳设立的人力资源,当人力成了资源,成了骊山的卷宗之后,骊山便开始控制关中的民力。</P>

    而且这势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只要有人想要劳作就去骊山村外的一处官邸,递上自己的名字与籍贯,骊山确认之后三日内便可以给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P>

    其效率令人发指,恰恰也导致了长安城各个坊市要用人,都要看骊山的脸色。</P>

    骊山一边掌握着工坊的生产,一边掌握着人力的调配。</P>

    偏偏是陛下起了要营造大明宫的苗头,骊山就先一步抢走了民夫,让陛下无法开工建设。</P>

    长孙无忌感到压力小了很多,张阳确实在按照约定办事,压制着陛下奢靡之心。</P>

    在陛下安度晚年的这段年月,长孙无忌可以一直放任着骊山,直到不需要放任为止。</P>

    李世民颔首道:“辅机觉得这骊山该不该管。”

章节目录

我岳父是李世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张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围并收藏我岳父是李世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