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了秋的天气一日比一日凉爽,最适合狩猎,除了每隔五日去长乐宫谒见一次太后,刘彻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上林苑,他整日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卫子夫知道狩猎关乎军政,那是他的理想,所以从不过问,出宫一事她未曾向任何人提起,即便是她最信任的东儿,也不曾吐露过半个字。

    “朕听说义妁近日常来你这儿,可是有哪里不舒服?”忙碌了一天的刘彻,此刻正躺在榻上与卫子夫闲聊。

    卫子夫正对镜梳妆,头也不回的道:“哪里有什么不舒服,不过是皇太后不放心你,叫义妁来瞧瞧罢?”

    “朕去请安的时候她不都瞧见了么,该问的不该问的都问了,她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刘彻想了想,摇头道:“不对,你有事瞒着我?”

    卫子夫心下微惊,很快又恢复镇定,起身走近他:“我瞒你什么了?”

    刘彻从榻上坐起来道:“母后是不是为难你了?”

    “没有!”卫子夫立刻摇头,抬起双手道:“我这儿不都好好的么!”

    “那你们俩在密谋什么?”刘彻不解。

    唯恐他看出端倪,卫子夫直接将他扑倒在榻上:“太后抱孙心切,顺便让义妁来给我调理调理身子,没别的。”

    “真的?”刘彻将信将疑。

    卫子夫点点头。

    “哎呦喂”,刘彻翻身将她压倒身下,边解她的衣带边笑道:“母后可算是干了一件正经事儿了!”

    卫子夫看着他心急火燎又笨手笨脚的样子便觉得好笑,也不帮忙,只在一旁默默看着他跟那几件衣裳较劲。

    有皇太后的帮衬,出宫并不是难事,唯一难一点的就是要如何避开刘彻,不过这个契机很快就被卫子夫找到了。

    九月岁末,汉宫被隆重的喜庆包裹着,兴奋的刘彻提出过完年要去雍地祭祀,这对卫子夫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前世所有的悲剧都是从刘彻笃信神灵开始的,重活一世,虽然过了几天醉生梦死的日子,但卫子夫心里明白,刘彻还是那个刘彻,从未变过,她知道不能再等了。

    刘彻去雍地祭祀,自然是要带上卫青的,卫子夫便赶在刘彻去雍地祭祀的前一日,以小侄女满月为由,把一家人召到五祚宫,好好聚了一番。家里的事卫子夫并不担心,刘彻信任卫青,不会因为她的离开而牵连其家人,等过两年刘彻有了新欢忘了她,她会再回来看他们的。

    此番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卫子夫心里感伤,不免多喝了几杯,夜间又少不得和刘彻翻云覆雨,颠鸾倒凤一番才睡。

    因为要赶路,刘彻次日起了一个大早,卫子夫也跟着醒了,躺在榻上看着宫人服侍他更衣洗漱,忽然摸到枕下放着的一枚香囊,起身将其挂在刘彻腰间:“陛下早去早回,一路平安。”

    夜间的甜蜜还未完全退去,一早便又收到她亲手缝制的礼物,刘彻心里别提有多受用了,又抱着她亲吻了一番:“想着我,等我回来!”

    卫子夫送他到寝殿门口,直到他的背影消失在回廊深处,她才依依不舍地进殿,眼泪又再次夺眶而出。

    东儿只当她是舍不得和刘彻分开,宽慰道:“姑娘莫要难过,陛下不过是外出几日,过几日便会回来的。”

    卫子夫点头,又擦了泪道:“替我沐浴更衣,我要去见太后!”

    依着前世的经验,刘彻去雍地祭祀,少则十来天,多则半个月,卫子夫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离开这里,远离他……

    在出宫这件事上,卫子夫一直积极主动地配合着,刘彻刚走,她便出现在了长秋殿,不禁令王太后对她另眼相看,心中又有些不解:“皇帝待你不薄,你当真愿意离开?”

    “太后还不相信妾?”卫子夫反问道。

    “哀家只是不明白,你为何如此无情?”

    “情?”卫子夫看着太后道:“和命比起来,妾还是觉得命更重要!”

    “你就不怕哀家现在就杀了你?”

    “太后位高权重,手眼通天,想杀妾随时都可以,不必等到现在”,卫子夫望着太后一笑:“只不过妾既然决定出宫,便是想与太后行个方便,妾这条贱命于太后而言不算什么,可于陛下而言总归还是有几分用处的,留着恐怕比不留要好。”

    她这一走,刘彻指不定会闹出什么动静来,她活着太后尚且还有退路,她若死了,这笔账刘彻首当其冲的要算到太后头上,虽说母子之间不会闹得怎么样,但必定存了心结,且不说这个结会随着卫青的壮大越结越大,便是以刘彻的个性,太后以后要再想从他那里为母家谋取利益,便是比登天还难了。

    王太后纵然不喜欢卫子夫,可也并非滥杀无辜之人,既然决定放她走了,便不会出尔反尔,顿了顿,说道:“哀家已经让人在乡下给你寻了一个安身之处,日子会清苦些,比不得在宫里,你可愿意?”

    既是瞒着刘彻出宫的,便少不得要过几天东躲西藏的日子,乡下僻静,人烟稀少,再合适不过了,卫子夫颔首:“能得太后的庇护,是妾的福分,妾听凭太后吩咐!”

    “要哀家庇护你可以,不过你得答应哀家一个条件!”

    “太后不妨直言。”

    “哀家着人给你挑了一个郎婿,出宫以后你便与他成亲,哀家可保你们一家一辈子衣食无忧,平安顺遂。”

    卫子夫惊讶地望着她,这一点义妁从来没跟她提过,怔了许久:“如果妾不愿意呢?”

    “这事由不得你不同意,只有你成亲了,才能彻底断了皇帝的念想,哀家才能安心。”

    卫子夫听了觉得好笑,心道皇太后太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刘彻混世魔王的秉性,岂会在意这些?不过刘彻可以不在意,她不能不在意,好不容易出了宫,她可不想再糊里糊涂地嫁了!心中思忖片刻,说道:“要断皇帝的念想,只需立个名目罢了,妾可与他做个名义上的夫妻,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掩人耳目,如果要妾真和他成亲妾做不到!”

    王太后见她态度坚决,仔细想想,也并无不可,只要成亲,没人会在意真假,就算刘彻最后真的找到她了,也必不会再纠缠于她了,便也做了妥协:“罢了,就按你说的办吧,事不宜迟,你回去准备一下,哀家明日便安排人送你出城。”

    卫子夫应允,事情确实宜早不宜迟,起身向太后行了谢礼便回了五祚宫料理后事,家里的事卫子夫不担心,眼下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东儿他们。

    思来想去,待到夜深人静时,卫子夫才拉住忙碌了一天的东儿,将出宫的计划和盘托出:“东儿,我明日便要走了……”

    “走?”东儿似懂非懂:“姑娘要去哪儿?”

    “去哪儿都行吧,总之……离开这里!”

    东儿“扑通”一下跪了下来:“好端端的,娘娘为何要走?”

    “没有为什么”,卫子夫看向窗外:“只是想出去看看罢了!”

    “陛下待娘娘情深义重,娘娘就这样离开,如何对得起陛下啊?”

    卫子夫微笑:“将来有一天你会明白,我从不曾对不起他。”

    东儿自知卫子夫心意已决,劝是劝不动了,忙擦了眼泪起身往殿外去。

    “东儿!”卫子夫唤道:“我在陛下的香囊里留了一封书信,等陛下回来,你告诉他,他看了自会明白,不会连累你们的。”

    东儿闻言泪水又夺眶而出,她本想立刻派人去通知皇帝的,可现在却是一步也迈不出去了,内心挣扎许久,又转身抱着卫子夫大哭起来。

    次日一早,一切如常,卫子夫以给皇太后请安的名义,悄悄离开了五祚宫,在长乐宫内,她并未见到太后,而是在义妁的安排下上了一辆辎车,直接出了汉宫,一路上车马跑得飞快,不过小半日的工夫,便已出了长安城。

    马车停在了城门口不远处的一片林子里,义妁寻了一套衣裳出来道:“外头另备了一辆马车接应,贵人换了装,咱们换一辆车继续赶路。”

    卫子夫点头,褪了满身的珠环玉翠,锦衣华服,改做了一身农妇装扮,下了车望着不远处的长安城门,问道:“侍医,太后在何处为我寻了安身之所?”

    出宫之前,卫子夫并不关心太后将她安置何处,因为对她而言,离开了家,去哪儿都一样,可现下看着巍巍城门,置身于长安城外的她心里生出一丝孤寂,忽然感觉自己像一个无根漂萍,漂浮于茫茫天地间,没有归宿。

    义妁道:“武安侯在平原有些私产田庄,鲜有外人知道,太后命我送贵人到平原安置,那里地处偏远,适合藏身,一切事宜太后皆已安排妥当,贵人可以放心。”

    卫子夫没有说话,默默跪了下来,朝着城门口的方向磕了一个头,这个生养她两世加起来八十年的地方,即便她再怎么铁了心的要离开,可终究还是舍不得的。

    天气阴沉沉的,呼啸的北风掺杂进了许多雪粒子,义妁提醒她要尽快赶路,卫子夫在上车前最后眺望了长安城门一眼,与这里的人和事做着最后的道别。

    “出了宫,我便不再是什么贵人了,侍医以后就唤我卫央吧。”

    卫央——

    未央——

    此去经年,唯愿她牵挂那些的人啊,长乐未央!

章节目录

重生之归来望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小苍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苍栮并收藏重生之归来望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