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儿的内心受到了鼓舞,抬起头看街市灯火辉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像随处可见,倏然停下脚步。

    霍去病走出两步方才察觉,回头看她:“怎么了?”

    视线对上的那一刻,九儿羞怯地垂下眼眸,攥紧了手里的香囊,往前走了两步,眼角的余光看向周围,见此刻的人不多,赶紧将香囊递过去:“表哥,我……”

    “霍去病,九儿……”

    身后传来卫长公主的声音,霍去病回头去看,瞧见远处的人群里的卫长公主在向他们招手。

    “你们快过来呀!”

    灯市里人潮川流不息,摩肩接踵,卫长公主的身影很快隐没人流里。

    霍去病不放心,转身对九儿说:“刘妙在催了,我们先过去吧,有什么话等会儿再说!”说完挤进了人流,往前寻去。

    香囊上的鸳鸯纹案在七夕的灯火里流潋生光,同心结的流苏垂下,在初秋的风里回荡。九儿愣愣地望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来的话生生卡在喉咙里。

    她的千言万语,终究比不过卫长公主的一句话……

    “这个糖人挺甜的……”

    九儿闻声反应过来,赶紧收起香囊。

    陈兴缓缓上前,若无其事地递了一个糖人给她:“你尝尝。”

    九儿窘红了脸,勉强扯出一个生硬的笑容,接过糖人,说了一句“谢谢”。

    陈兴看她心情不好,不知道该说什么,也没有说话,陪她慢慢走着,直至走到岔路口,方才看到三人在另一条街上玩投壶比赛。

    难怪卫长公主要唤霍去病过去,投壶是霍去病的最擅长的游戏之一,她自己水平不怎么样,可不得找帮手么?

    九儿没心思参加比赛,只在一旁默默看着。

    投壶是五局三胜制,九儿过来之前,霍去病已经比过两轮,轮轮取胜不说,且箭无虚发,引得旁人不满,此刻正蒙着眼睛比第三局,连着投进两支箭,令对家害怕,鼓动旁人大声吆喝,企图干扰霍去病的判断。

    霍去病不惧干扰,又投进两箭,对家不服,一口咬定霍去病舞弊,卫长公主鼓着腮帮子同那人理论,二人吵得不可开交。

    霍去病听着声音,抛出最后一箭,直朝那人的脸飞去,唬得那人瘫坐在地,利箭从他的头顶飞过,插进了悬挂在树上的灯笼里,卫长公主鼓掌欢呼,直夸他好箭法。

    那人在霍去病的鹰视下,强撑着爬起来参加比赛,却因为心虚腿抖,把把不中,最后弃箭而逃,霍去病得胜。

    店家送来一盏兔儿形花灯做彩头,卫长公主转头送给了九儿:“九姐姐,你看它多可爱!”

    九儿也曾经抱怨过,自己为何不是公主?如果她能托生在姑母的肚子里,他们大抵也会围着她转,可那终究是幻想,她不是公主,只是一个普通人。

    像霍去病这样勇武的男儿,大抵只有公主才能配得上!

    “你不喜欢吗?”卫长公主望着她的眼睛,满脸困惑。

    九儿回过神,摇头道:“不是”,方要伸手去接,灯笼却拿开了。

    卫长公主拉着九儿去看店家摆出来的彩头,又问:“九姐姐,你看看你喜欢哪一个,我帮你赢过来。”

    九儿指着她手里的兔儿灯笼说:“这只就挺好的。”

    卫长公主把灯笼给她,又说:“那你再选一只。”

    “不用”,九儿拒绝:“有一只就够了。”

    卫长公主看着那些彩头,指着中间的那只喜鹊花灯说:“这只喜鹊也挺好看的,就这盏吧?”

    不等九儿说话,卫长公主又嚷嚷着要继续比试。方才玩了几把,霍去病觉得没意思,又嫌人多吵闹,不想再玩了,两个人说不拢,又争论起来。

    曹襄劝说:“令仪,后面还有很多花灯的,我们去看看吧?”

    “不要!”卫长公主一口回绝,同霍去病杠上了:“我就要这只喜鹊!”

    “要比你自己比,我不比!”霍去病也不肯退让,玩两把已经是给她面子了,还没完没了了,他又不是上林苑的猴子。

    曹襄无奈:“这样吧,我帮你比,一样的。”

    “不要,我就要他比!”卫长公主叉着腰,趾高气昂地看着霍去病:“我是公主,你就得听我的!”

    众人本在一旁看戏,闻得“公主”两个字吓得腿软,纷纷跪下磕头。

    曹襄立刻将卫长公主护在身后,随行的护卫也围了过来。

    霍去病不觉得此刻会有什么危险,就觉得她脑子有病,愈发不肯比试,直接掉头走了。

    卫长公主气得跺脚,店家赶紧将喜鹊灯笼奉上,她抢过来,气呼呼地去追霍去病,可因为没有看路,一脚踩空栽了一个跟头,打翻了灯火,点燃了喜鹊灯笼。

    曹襄去看霍去病了,没料到卫长公主会摔倒,反应过来,迅速踢开着火的灯笼,和九儿一起扶她起来。

    方才和去病斗气都没哭的卫长公主,这会儿看见灯笼着火哭了起来,那委屈劲儿比挨了母亲的骂还要难过。

    九儿拿出帕子帮她擦眼泪:“没事,这盏灯笼我不喜欢,烧了就烧了,不哭了。”

    “我讨厌霍去病……”卫长公主哭着说。

    见了面就吵,不见面又闹,九儿无奈,扶她到一旁坐下,查看她的手掌。

    曹襄蹲下身,拍干净她身上的尘土,在她腿上轻轻按了按,询问了两句,确定她没有受伤他才放心。

    卫长公主摔了跤心里委屈,九儿的心情也不好,曹襄心里生着闷气,一时间都有些累了,借着店家的宝地休憩。

    陈兴将围观的百姓都打发走了,又去买了一些浆酪和饼饵过来,几人分食,补充体力。

    休息了一盏茶的功夫,吃饱喝足,曹襄说道:“前面还有花灯,要去看吗?”

    卫长公主点点头,苦哈哈地望着曹襄:“可是我走不动了……”

    方才投壶的时候瞧不上他,这会儿又跟他撒娇,曹襄拿她没有办法,在她跟前蹲下:“上来吧,我背你。”

    卫长公主扑在曹襄背上,脸上终于又有了笑容:“曹哥哥,我最喜欢你了!”

    一句再寻常不过的话语,曹襄听着,面上却有些发烫,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应她。

    她时常说这些话哄他,他从来只当她是小孩子,哄着,宠着,未有他想,可今日氛围实在太好,竟让他产生一种微妙错觉,像吃了蜜糖一样,再不生气了。

    看见卫长公主笑,九儿心中释怀,不是自己比不上卫长公主,而是霍去病的眼里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

    ……

    七夕之夜,未央宫。

    今年皇太后薨逝后的第一个生辰,刘彻并没有大办,只在椒房殿设宴,同后宫诸人一起庆祝了一番。

    宫里的家宴不同于自家家宴,人本来就不多且大多都畏惧刘彻,说话的少,全凭歌舞助兴,多少有些枯燥。

    卫子夫多喝了些酒,歌舞看多了,便觉得头晕眼花,借更衣之故,出去透风。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石邑领着诸邑、昌安还有刘据在院子里围着花圃追逐嬉戏,一人手里手里提一盏灯笼,嘴里唱着诗经。

    今日是七夕,为了应景,卫子夫还特意让人做了许多花灯挂在各处,不似灯市上璀璨壮观,却很温馨。

    卫子夫没有打扰孩子们,在双阙入口处的台阶上坐了下来,看他们玩耍。

    清风朗月,银星万点。

    卫子夫一抬头便能看见牵牛星和织女星朝她眨眼睛,恍惚间,她想起初识这两颗星的经过。

    前世刘彻不止一次教她认过这两颗星。第一次是她生卫长公主的那一年,生辰宴结束后,他和她在月下散步,他问她认不认识这两颗星星,她摇头,他教她认了第一遍。

    第二次是太皇太后去世,因为在孝期,那一年的生辰没有过,宫里冷冷清清,晚上两个人闲着没事跑出来看星星,他问她认不认识这两颗星星,她又摇头,他便又教了她一次,那时候他说每一年的生辰都要和她一起过,这样不仅过了生辰,也过了七夕。

    因为天上的星星太多,时间久了就容易忘,后来每次看星星,他总要先拷问她,没办法搪塞,她就硬着头皮说,答不上来或是答错,他就会骂她笨,撂下一两句狠话后又不厌其烦地跟她讲,清醒的时候他讲完了会要她再复述一遍,喝醉了的话他会反复地问“明白了吗”、“记住了吗”等等,她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记住了。

    想多了头疼,卫子夫不想去想,转头去看孩子,又瞧见刘彻走了过来,手里拿了一件披风,她没有动,任那件披风落在肩上。

    “你怎么出来了?”卫子夫问。

    “你不在没意思,朕让他们都散了”,刘彻在她身边坐下,习惯性伸手去搂她的腰。

    卫子夫扭动身子提醒他:“别乱动,孩子在呢。”

    刘彻于是改抓她的手,抬起头看她方才看过的这片星空,问道:“在想什么?”

    看着那只被他握紧的手,卫子夫又想起方才的所思所想,摇头表示没什么。

    孩子们在花圃戏耍,不一会儿诸邑捧着双手跑过来,嚷嚷着:“娘亲快看,我抓到萤火虫了。”

    几个孩子很快围了过来,诸邑小心翼翼的摊开双手,一只蚂蚁大小的萤火虫立刻从她手心里飞走,尾部一闪一闪的,发着黄绿色的光,渺小又脆弱。

    刘据伸手去抓,没有抓到,转而望着母亲:“娘,我也想要萤火虫。”

    卫子夫眼神示意让他去找刘彻,刘据去牵父亲的手,要拉他起来。

    刘彻不配合,单手拥住卫子夫说:“我是来陪你娘看星星的,不是来陪你抓萤火虫的,想要你自己去抓。”

    刘据拉他不动,又去牵母亲的手。

    卫子夫推刘彻:“别闹了,你快跟他们去吧!”

    刘彻一把拉过刘据,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臭小子,我好不容易跟你娘看个星星,你就知道捣乱。”

    刘据不怕,抱着他的手臂不松,就这样被刘彻拎去了花圃。

章节目录

重生之归来望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小苍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苍栮并收藏重生之归来望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