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我手上有多少钱,想必您老心里也有个数,所以您也知道依着我那点钱,这刚开始咱们这摊子也铺不大,还得一步一步得来。”秦黍又道。

    宋老爹听得直点头,“我知晓我知晓……”

    这秦黍要是一开始就给宋老爹说他们这摊子要铺得怎么怎么大,这宋老爹指定还不敢合作。如今他听秦黍说得这么稳扎稳打,他心里听得也踏实,毕竟任何买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那您看,”秦黍语有探询,“咱们接下来要先干什么?”

    宋老爹沉吟片刻就道:“这酿酒先得做酒曲,这个天也正适合。”

    “那您老要做什么曲?”秦黍又问。

    宋老爹就“呦呵”了一声,笑道:“丫头挺懂行啊。”

    秦黍笑笑,“略懂一点。”

    宋老爹是个北方人,惯用麦曲。做麦曲的话,大、小麦都可以,但秦家没有麦,所以还得明天到镇上的粮铺去买。

    这一老一小聊得挺和谐的,沈海、宋大郎他们皆是插不上嘴,最后只能相互对视一眼,认命地听使唤了。

    没办法,这拿主意的事儿轮不到他们来做啊!

    第二天天刚擦亮,除了沈海、秦关留下来修补屋顶,秦家剩余的人连带着宋家人一个不留全去了镇子上。今天食肆开业,秦黍他们得早去做准备。

    人一到铺子,就开始分头行事。

    秦黍带着宋大郎去肉摊将昨天没买的猪油买上。他们来得早,这会儿肉摊上的猪肉也新鲜。秦黍就买了两斤猪肉和一些猪骨头。

    宋大郎道:“你这也买的太少了吧?”

    秦黍道:“我这是为自家准备的,不是为着食肆备着的。”

    “那你食肆要卖什么啊?”这既不用猪肉又不见从家里带菜蔬过来,突然宋大郎灵光一闪,想起今早挑过来的两只水桶,“你……打算卖鱼?”

    “对!”秦黍老神在在地道,“我只卖鱼。”

    然后秦黍就给宋大郎说起自己的生意经,“你看这镇上大小食肆少说也得有个十来个吧,咱家要想在这十来个里杀出重围,总得有自己的特色吧。那我们的特色是什么?可不就是那鱼嘛。”

    顺道秦黍就将自己之前卖鲤鱼和鲫鱼的事儿一说,“你看看就因为鲤鱼补肾气、鲫鱼补血气,我家的鱼在码头那块儿多受欢迎,那酒楼到现在还得跟我们进货呢。”

    不过这摆摊的都不是傻的,见着秦家鱼在码头上这么吃香,便也有人从其他地方收了鱼来卖,然后还照搬照抄地将秦黍的那些花哨的广告词儿都给学了去,自然这鱼的生意便也被分薄了不少。

    但这之于秦黍来说,并不算坏事,严格意义上来说还算好事儿。一来,哪怕是生意没被分薄,这纯粹摆摊卖鱼这活儿她也是不打算久干的。这卖鱼在整条产业链上利润过低了些,还占用人力,秦黍觉得实在不怎么划算;二来,秦黍开的食肆是专做鱼菜的,可仅凭沈海每天捕的那些鱼,秦黍觉得等以后食肆做大起来,可能供给不上。这码头上多出来的鱼摊正好也便利了秦黍以后食肆经营,而且这摆摊的多了,这四处收上来的鱼的品种也会多起来,这也有利于丰富食肆的食谱不是。

    秦黍将买的肉和骨头放进了宋大郎的背篓里,转身去了一家铁铺。铁铺卯时末就开张了,秦黍去的时候,铁铺老板正在檐下捶打铁料。

    秦黍看了一眼墙面上挂着的各种制好的铁器,眼一瞥又扫过铁匠脚下放着的那堆破锄烂锅。正好那块铁料的锻打也进入下一步阶段,铁匠停下铁锤,用搭在肩头上的布巾擦了一把汗,视线扫过宋大郎和秦黍,嘴里招呼道:“客人要买什么?”

    秦黍道:“我要买铁锅。”

    铁匠就伸手往墙边一指,墙角靠着几个已然做好的铁锅,谁知秦黍却看了一眼那几个铁锅后便摇了摇头。

    铁匠迟疑:“这是都不满意?”

    秦黍笑了笑,“也不是。你那几个铁锅都是用毛铁做的?”

    铁匠眼神一闪,点了点头。

    秦黍看了他一眼,“我要劳铁做的锅。”

    这毛铁是刚出炉的熟铁,这熟铁在锻打的过程中会损耗三成,而劳铁就是那些被回收回来的废品铁具,用劳铁重新做铁具只会损耗一成,因此它制成的铁具往外出售的价格也比毛铁便宜许多。

    铁匠一听秦黍的话就知道她是懂行的,心知这笔买卖他想赚大头是不成的了。

    他往铺子里一指,“劳铁制成的锅都在铺子里头,你自己去看吧。”说罢便唤了一声徒弟,铺子里头立马出来一个人来迎秦黍他们。

    因为秦黍懂行,他们在铁铺并没有耽搁太长时间,不过哪怕是秦黍想着法儿将铁锅的成本往下压了压,这到手的铁锅也并不便宜。

    回去的路上,宋大郎扛着铁锅,而背篓则到了秦黍身上。秦黍嘴里嘶嘶地道:“这竟然花了我小一两银子!”

    宋大郎看着她那心疼的样儿,不免有些好笑,“你要不是说出了劳铁那茬儿,你花的钱还得多两成呢。”就是宋大郎,他也不知道铁铺竟还有这许多门道儿。

    “没办法,这食肆花销也不是一点两点儿,该省的还是要省的。”秦黍虽说嘴上说得心疼,但转头又钻进了一个小巷子,敲响了其中一户人家的木门。

    里头有人应了一声,过不多久便有人前来开门。来人是个老汉,他上下打量了一眼秦黍,“干什么的?”

    秦黍:“杨大山介绍我过来的,老伯,我来买炊具。”

    老汉一听是杨大山介绍过来,脸上便多了点笑,“我家炊具在这镇上可是出了名的。”

    秦黍跟着他进院子,嘴应和道:“那是,都知道您老手艺好,不然我叔也不会介绍我上您这儿来了不是。”

    这老汉家是专做陶器的,家里在镇子外有一个窖口,大器、小器都做,做好的成品便会往镇上一拉,听着讯儿的老主顾就会上他们家的院子里来看。不过老汉手艺好,一般只接大主顾,散户要想拿货的话就得套交情了,不然秦黍不会一照面就将杨大山的名头搬出来。

    秦黍会说话,老汉听得心里高兴,说的话也越发地和气,“既然你是大山介绍来的,无论你要买什么,我都给你一个最低价。”

    秦黍忙道:“那不能够啊,您看在杨叔面上能卖我,我已经很高兴了,哪还能让您贴钱做买卖啊。”

    老汉就笑,“不至于贴钱。”就是不怎么赚钱罢了。

    说着话,他便领着秦黍去看院子里摆好的炊具,因着有杨大山这份情面在,再加上秦黍话说得也贴心,老汉便亲自帮着秦黍挑选。

    炊具里头秦黍买了砂锅、瓦罐、甑,还跟老汉要了一个大缸和三个瓮,剩下的便是碗盘之类的。

    老汉也没想到秦黍要的东西这般多,这个量说实话,赶不上大主顾却也不是散户了,所以那丫头一开始也不用将杨大山搬出来,于是这会儿他才回过味儿来,合着这还真是杨大山为他招徕的客人啊!

    于是老汉心里便思量开了,看来哪天闲了还得找杨大山喝一碗黄汤去。

    秦黍付钱的时候,手是一点儿没哆嗦,心却是疼得厉害,就置办了这些个不打眼的物件,转眼就去了四百文,难怪人都道,破家值万钱,果然诚不欺她。

    秦黍只将碗盘这些小件用背篓带了回去,剩下那些大件等老汉家的牛车回来再给她送到食肆去。

    等秦黍和宋大郎回了食肆,那厢留在食肆的沈荷已经带着秦小二、秦小三将带过来的鱼处理出来了。秦黍将食肆到厨房都扫视了一圈,见该置办的东西都置办齐了便开始着手洗锅炒菜。

    因着是新锅,在涮洗过后一上灶便需要用肥肉开锅。秦黍就从买回来的猪肉里割了一些肥肉下来,沈荷见着了,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那满脸的心疼是掩都掩不住。

    秦黍眉眼不动,手脚快速地将肥肉在热锅上搽拭了两三个来回,直到整个铁锅内部都沾满了油,连肥肉都开始变得泛黄焦黑后,这便就算开好了。开锅结束后,秦黍便快速地将锅涮洗一遍,就开始正式做鱼了。

    她先放了一点猪油下锅,等猪油全化开后,便将沈荷洗净又腌制过一遍的鱼仔倒入热锅,其实这种小鱼仔用油炸出来才最好吃,但秦黍抠门儿,奔着节省成本的目的,她改炸为煎。煎鱼很考验人手上的功夫,毕竟小鱼仔想做的焦香酥嫩一定要翻面得够快。

    没过一会儿,从厨房传出来的焦香味儿就逸散到了食肆的大堂,然后再从大堂蔓延到街道。

    “这哪家做得什么好吃的,怎么这么香啊?”

    “哎呀,这味道也太勾人了吧!是不是张记啊?”

    “你可拉倒吧,张记我又不是没吃过,他们家要是能做出这味道出来,他早就不叫张记而是张家酒楼了。”有人驳斥道。

    “那这是谁家啊……”

    人们正热议着,这时宋大郎及时地将从杨家铺子定做自家的食肆招牌挂在大门右侧的墙上。

    他高声道:“秦记食肆开业第一天,欢迎大家来捧场啊!”

章节目录

升斗小民古代生活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和琼木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和琼木蓝并收藏升斗小民古代生活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