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鸾宫内,武皇右手撑头,半倚在软枕上闭目养神。她虽刚生产完,龙体微虚,但威仪不减,如一头小憩的猛虎,叫人忧心不知何时会醒。

    殿外传来一阵轻矫的脚步,刘育昌的声音随之响起:“禀陛下,太女殿下到了。”

    武皇缓缓睁眼。

    锦帘掀起,风继轻步入内,走到龙榻前不远处提起衣袍,跪地行礼道:“儿敬问圣躬安。”

    武皇看着她,道:“朕安。”

    风继道:“儿昨夜莽撞行事,今特来向母亲请罪。”

    武皇道:“你是莽撞。猎场处如何了?”

    风继回:“请母亲放心,儿昨夜已命轻骑快马往返,两时辰一报,暂无异样”

    武皇沉吟一刻,问她:“不问朕有何事?”

    风继道:“若母亲想说,自然会说。”

    武皇笑了一下。她放下手,从龙榻上直起身,朝风继方向微微倾首,道:“朕要除王吕。你如何看?”

    风继沉声道:“母亲神断。眼下吕氏已不成气候,正是收回兵符的绝佳时机,王氏亦有气短之象,可以一石二鸟。若母亲圣意已定,只管下旨,儿必遵圣命。”

    武皇道:“朕欲根除。”

    风继一愣,犹豫道:“请母亲三思,皇太夫本家总是不好杀尽的,一来儿顾忌母亲圣誉,二则或令群臣惊恐,说不准会出攀咬乱象。说到底,皇太夫还在。”

    武皇面色没什么波动,只淡淡地又问了句:“王家呢?”

    风继道:“儿以为王家庸碌,但到底飞骑大营在手,不得不顾忌,不如先削旁支,嫡系揪一两个出来,以儆效尤。再暗里提拔心腹渐渐分食,待彻底吞下飞骑大营后再拔草除根。”

    武皇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吕宗正那便由你去办吧。她手里那兵符虽你若抢的到,便赏你了。”

    风继连忙叩首谢恩,复而抬头道:“多谢母亲厚爱。只是行事前有句话不得不问母亲,儿此行做到什么程度呢?”

    武皇淡淡道:“吕府是要清空的。吕三嫁了刘家的刘通文,你先不要动,看看刘家如何做。”

    “遵命。”

    武皇道:“你一会儿便回猎场,装作无事,省得有人精察觉了去报信。”

    风继道:“儿明白。只是……这样做是否太急?皇太夫毕竟还在。”

    听闻这话,武皇抬眼盯着眼前的长女,她此刻沉稳冷静,面容如常。但武皇却无端想起五年前跪在这里的那个女孩。

    那时略显稚气的女孩也是这样跪在龙榻前,却是面挂清泪,用一双发红的眼盯着自己,眼中的狠劲毫不加掩饰,狠狠地、一字一句咬着牙对自己说:“既然皇太夫碍事,何不杀了他?”

    武皇一时恍然。

    她默默许久,身躯重新半倚回右侧的软枕上,缓缓合目,道:“他活不过这月了。”

    风继了然于心,不再多言,又状似不经意地提起另一件事:“母亲既然想削弱王家,儿以为宫中便不能留王家的眼线,那修容如何安置?”

    武皇心知她想的是什么,只是忽然生出一股疲累,挥挥手道:“不过是个玩意,你若想处置便随你吧。朕有些乏了,无事便退下吧。”

    “是,母亲好生歇息,孩儿告退。”风继起身将将欲走,却又被武皇叫住。

    她低着头,好似不在意地问:“你父亲怎样?”

    风继看着她,平静的面容辨不出情绪,却是顿了一刻,才开口:“父亲无恙。”

    “知道了。退下吧。”

    -

    次日夜,春猎猎场。

    风继身着素衣,驻立高台远眺。远处夜色浓郁,如墨色铺染,辨不出天地。

    其心腹丹鹤着夜行衣悄悄走近,四下人皆无阻拦,丹鹤一路走至风继身后,冲她利落行礼,道:“禀殿下,事已办妥。”

    “是么。”

    “是。吕氏六品以上十七位均已缉拿,现已押往大牢,内眷均已入牢;其族中八府府兵、家仆尽灭。西郊吕宗正已除,心腹就地诛杀,臣于其密室搜到了兵符,特来呈与殿下。”

    说罢,她从怀中掏出一枚用黑布包好的物什,双手呈与风继,风继没有回头,只是伸手一抓,也不去解布查看,只道:“你做的很好,孤心甚悦,自去领赏吧。收尾时小心些,勿有漏网之鱼。”

    “多谢殿下,请殿下放心,臣必小心应对。那臣先行告退。”

    “嗯,去吧。”

    不过几息,身后人便消失于高台之上。

    风继此时才低下头,去看手中那兵符。右手掌缓缓摊开,冰凉粘腻的血自兵符上浸下,污了她整个手掌。

    她收回目光,颤抖着抬起另一只未沾染血迹的手,扶住额头。指尖不停地抖,血液一直黏在掌心,风继眉头皱得如同一道裂谷,却始终无法忽视那冰凉的触感,只得在叹息中合上了双目。

    右拳缓缓垂下,一滴浓稠的黑血自指缝流淌,滴落在素白的衣袍。

    星月暗沉,旭日东升。

    一场朝堂之上的洗牌于晨曦之中拉开帷幕。华京之中的朝臣们被这一场飓风吹得措手不及,许多人连风声都未听闻,便在睡梦之中被人拖走。

    皇城锦帐之中,武皇执笔浸朱砂,一圈圈勾画,宫墙之外,一道道圣旨如雷四下,杀得血雨腥风。

    风临坐在殿中喝着甜羹,看着皇夫的脸随着一道道消息逐渐凝重,随着最后一道召礼王回京的消息述完,皇夫的脸已经彻底冷成了冰。

    他无力地冲内侍挥了下手,内侍应声退下,他扭脸向桌,双手缓慢地捂住了头,沉重道:“果然……”

    风临见状起身,问:“父亲,怎么了?”

    皇夫捂着头道:“没什么,陛下的春猎结束了。”

    风临不语,一双凤眸盯着皇夫,目光沉静。殿外的平康低手入殿,悄悄走到风临耳边低语了几句,风临略一沉吟,对皇夫道:“父亲,我出去一趟。”

    皇夫头痛欲裂,无暇细思,只道:“好,早些回来。”

    “嗯。”风临应答了一声,转身拄拐出殿。她乘轿辇一路赶至慈安宫,果然见到了子徽仪。

    他的用具行李被尽数丢出慈安宫,散落一地,他一身淡衣站在一地狼藉之中,神色自若,视旁观目光如无物,俯身去拾捡零落的物品。

    风临坐在轿辇之上望着他,唤:“子徽仪。”

    子徽仪闻声回身,见是风临,抬手冲她遥遥一礼。

    风临问:“被赶出来了?”

    子徽仪道:“是。”

    风临道:“现下去哪里?”

    子徽仪道:“不知。”

    风临心中忽然萌发一股冲动,也不管一旁平康阻拦的目光,开口道:“同吾回去吧。”

    子徽仪一怔,似是没有听清般问:“什么……?”

    风临平静地重复了一遍:“同吾回去。”

    子徽仪轻轻笑了,虽是高兴,但仍打算开口婉拒,谁知嘴里刚说了个“殿”字,便听风临坐在轿辇上道:“平康,你领人将他的东西收起来。子徽仪,你同吾走。”

    丢下这两句话,她头直接扭过头命轿辇出发,全然不给人拒绝的机会。

    平康沉着脸上前,对着子徽仪行礼道:“公子请吧。”而后便抬手唤来两个内侍,闷头收捡物品。

    子徽仪不好意思,轻声道:“内官休忙,还是我来收拾吧。”

    “公子不必客气,还是快跟上殿下吧。”平康回道,面色淡淡。

    至回了栖梧宫,皇夫正在远处扶头而叹,见风临拄拐一崴一崴进了殿门,刚想说些什么,便看到她身后跟随的子徽仪。

    待听完风临解释后,皇夫扶头道:“皇太夫是因子家迁怒了他,也是委屈了。就这样吧……文雁,你去择一处空殿给他暂且住下。”

    “是。”

    子徽仪随人出殿,而风临并未离去,她担忧地走近皇夫,轻轻问:“父亲是头疼么?看了御医没?”

    皇夫摇了摇头,两根眉毛因疼痛而拧在一起,道:“你在殿中玩一会儿,我去一趟凤鸾宫。”

    风临道:“您正难受着,不如歇歇再去吧?哪急这一时呢。”

    皇夫抬起修长的手指拂去额前冷汗,低声道:“只怕再晚些便来不及了。”

    说罢他撑着桌子起身,摇晃着往殿外走去。

    凤鸾宫内,武皇正喝着安胎药,听闻皇夫求见也有点意外,唤他进来,见他面色似不爽利,便问:“脸色怎这样差,还难受着?”

    “臣无碍。陛下圣躬安否?”

    “安。”武皇放下药碗,抬手命人退下,而后道,“朕不是叫人告诉你好生休养,不必来照顾了么?”

    皇夫忍着头痛道:“臣此番前来是有事想恳求陛下。”

    “但说无妨。”

    皇夫道:“臣听闻陛下急召礼王归京,心中忧虑,故而冒昧求见,只想问问陛下是否是……”

    “是真的。朕也要杀她。”武皇毫不掩饰地抢答了他未出口的问题,“你想怎样?”

    皇夫微微叹气,劝道:“臣恳请陛下三思。先皇共十一女二子,而今只剩三女一子,已是骨血凋零,朝堂民间对此都有议论,无人不惶恐,宗亲之中更是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皇亲求香拜佛之风盛行。而今好不容易安缓几年,又杀宗亲,岂不令宗室人人自危?令朝臣百姓心中不安?”

    武皇瞪着他,冷声道:“你想叫朕留着她。”

    皇夫道:“臣是想恳请陛下顾念众人之口,稍缓处置,即便是幽禁也好过此时杀她……”

    武皇微怒:“她一日不死,便一日有人惦念着这位先帝嫡长女,朕岂能留她?此事勿要再言!”

    见她动怒,皇夫心中忐忑,却还是做最后的劝说:“陛下,即便您不明旨处死礼王,找了借口掩下,又岂能瞒过众人?亲王接连去世,本就使人惶惶,礼王再一死,剩下的珣王、静王焉能不惧?若她们生了事端可如何……”

    “朕意已决,再勿多言!”武皇打断了他,“礼王断不可留。朕这么做也是为了太女着想,你想不到,朕原不怪你,只是再不要将这些蠢念头说与朕。你退下吧!”

    皇夫无奈,只得道:“臣……遵命。”

    -

    栖梧宫内庭,风临正一瘸一拐地往偏殿走,正巧碰见小膳房的裴自清正提着一筐鲜活河鲜往膳房走,对方见着自己迎面而来,连忙放下东西对她行了一礼。风临笑道:“原是裴小郎君,这是刚从尚食局回来么?”

    “是的殿下。”,裴自清抬头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这人整日在油盐里往来,却不沾什么油腻,凭人什么时候看,都是清清爽爽的,很令风临称奇。

    裴自清笑问:“殿下腿可好些了?若有什么想吃的只管告知,奴单给殿下做。”

    风临道:“裴郎君手艺好,做什么都味美,吾还挑什么?你尽管正常做罢。”

    裴自清听了这话反而不好意思,腼腆的笑了。二人说话间,风临若有所思,突然问他:“自来这后没遇到她吧?”

    眼前人话音一滞,回道:“没有,奴婢避之不及。”

    “嗯。”风临上点了点头,也没再多问。

    到时裴自清以为她不信,忙忙地解释:“您救了奴婢一命,奴不会骗您。奴现在只想做好小膳房的掌膳,再不想生出事端。”

    风临笑道:“吾不过一问,裴郎君不必忧心。”

    “嗯……”裴自清嗯了一声,不知为何移开了目光,略显腼腆道,“殿下莫要再称奴为郎君了,奴哪担得起这个称呼?您还是叫奴为掌膳或小裴吧。”

    风临道:“分明是一年轻小郎君,怎么又叫不得了?”

    “可奴毕竟是宫仆,殿下如此称呼,反倒辱没了殿下尊贵。”

    “你真是多心。”风临摇摇头,说话间望见远处芷兰殿廊下站着位淡衣人,似是正望着这边,故而连忙同裴自清道了声“你先忙”,自己拄着拐忙忙走去了。

    芷兰殿廊下光影错落,子徽仪墨发风舞,云峰白的衣袍随风微动,点点日光洒落衣间,光映照人。

    风临站在阶下仰头望他,忍不住笑道:“公子,你站在这里做什么?”

    子徽仪从廊下缓缓走出,轻轻甩了甩衣袖,腰间的玉佩随之叮咚,如泉水微鸣,风临一时恍惚。

    他望着风临,脸上挂着颇有意味的微笑,道:“郎君……殿下可从未唤过我‘郎君’呢。”

    风临笑眼盈盈,拄着拐上去,道:“怎么了?不过是同人客套几句,平日里见了人不都叫公子、郎君的么?”

    “是么……”子徽仪垂着眼帘,有意逗她道:“难道殿下平日里唤我公子,也是客套么?倒叫人有些伤心。”

    她停在子徽仪两步前,忙道:“怎么会!你玉做般的人,我自是真心唤你公子。”

    子徽仪笑着转过身,伸臂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唉,哪知殿下心中到底怎么想的呢,我又没有什么神通,还不是凭殿下如何称呼。莫要站在这说话了,里面已收拾好,还请殿下移步稍坐。”

    风临跟着他进了殿,跟随的寒江白苏等人也一道入内,于旁侧执手站好。风临四周环视了一眼,道:“不过一两个时辰,这里已然收拾好了。”

    子徽仪道:“是。贵宫中人稳妥利落,实在可靠。殿下同皇夫殿下宽仁慈厚,不嫌我身卑事杂,特准我于贵宫暂住,我实在感激,不知以何相谢。”

    “谢什么,论起来你同吾也是亲人,理应照顾的。”风临笑道。

    二人于一小桌相对而坐,一旁内侍适时端来点心,共一碟金蕊桃花酥,一碟玉兰花馔,一碟香槐卧雪,并两盏春花粉圆。

    “现在正是吃花的时节。”风临笑着伸手,将春花粉圆往他面前推了推,道:“这春花粉圆裴掌膳做得极可爱,吾近两日常吃,你也尝尝看。”

    子徽仪接过瓷盏,品了一勺,笑道:“花香馥郁,粉圆软糯,难怪殿下喜爱。”

    见他说不错,风临挺开心,也拿起勺开吃。子徽仪坐轻轻放下勺子,坐在对面看着她。

    风临吃了半盏见对面没有声响,心中奇怪,便问:“你怎不吃?在想什么呢?”

    子徽仪目光落在她的面容,嘴角的笑意极浅,道:“我在想,是不是女子都喜欢擅长厨艺的男子。”

    风临道:“大约是吧。吾父擅厨艺,母皇就很喜欢,常叫他做饮食。说到底谁不喜欢好吃的?若能有个擅厨的伴侣那自然是好。”

    子徽仪点了点头,若有所思道:“那我也得学学下厨了。”

    闻言,风临抬头望了一眼他的手,见他玉指修长,皓腕凝雪,洁白的指尖点在玉盏之上,都分不出谁更白一分。若是这样一双手去厨房间操劳,或伤或污,岂不可惜?

    故而她脱口道:“你学什么,不过寻个厨子的事。”

    子徽仪坐在对面微愣,微微歪头观察风临,见她照常吃粉圆,似乎说了句寻常闲话。

    他愣了一会儿,忽然眼中闪烁起几点星光,俯身向前,饶有兴趣地问风临:“为什么我不必学?”

    风临不假思索:“你那样一双手,干嘛去操劳呢?又不是雇不起厨子。”

    子徽仪紧紧盯着她,道:“是么,可殿下也说女子都喜欢擅厨的,若来日我不精厨艺,岂不遭人嫌弃?”

    风临道:“我岂会嫌你?”

    子徽仪脸上绽出笑颜,他慢慢直起身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点着桌面,目光玩味地望着她。

    “是么……我不擅厨,同殿下又有什么干系?殿下何以说嫌不嫌的话?”

    一听这话风临登时有些恼,手里勺子咣当丢在盏中,正想开口说什么,一个“你”字出来,后面的话却卡在了嗓子里。

    她直愣愣坐在椅上,好容易反过劲儿来,瞬时红了脸,嘴上道:“是我的顽话,倒冒犯了公子!”

    说完她把盏一推便急匆匆往殿外走。

    子徽仪坐在椅子并不去追,只是低眸微笑,指尖一下一下点着桌面。

    那边风临疾走到殿门口,又想起什么,红着脸躲脚道:“可恶!来这光讲闲话,倒忘了正事!”

    寒江在一旁急的直伸手道:“哎哎、殿下!何苦跺那脚!”

    风临也不理,扭身又崴着回去,哐当坐回椅上,对上子徽仪微疑的目光,别扭道:“吾原来寻你是为了正事,险些忘了。”

    子徽仪笑道:“殿下请说。”

    “哼。”风临红着脸道,“吾想问问你皇弟的事,昨日长姐遣人同吾透露,想着趁热打铁,要回皇弟。只是长姐近来无暇回宫,叫吾想想看。吾想着若是皇弟愿意,一道里应外合,吾再叫了母皇去捉现行,岂不妥当?”

    子徽仪道:“这事殿下无人证,太女殿下那边也不知有没有插进眼线,一时倒不好莽撞。若是皇子殿下自己愿意告发,倒还有些把握。毕竟皇子年岁小,说什么,陛下不至起疑。”

    风临拍手道:“正是这个理。你往日常在他身边,觉着他可会愿意?”

    子徽仪笑了笑,问:“殿下想他愿意还是不愿意?”

    风临道:“这不废话,当然是想他愿意,只盼着他越早来越好。”

    子徽仪起身道:“那我去寻他问问。”

    风临道:“现在么?”

    子徽仪道:“嗯。不是越快越好么?”

    风临说:“嗯……”

    二人相继离座,缓缓出殿,及至殿门,子徽仪停住了脚步,笑着对她说:“殿下,我去劝小皇子,无论劝得动劝不动,总还是有点苦劳的吧?”

    风临道:“这是自然,你也帮了吾许多,吾本就是要谢你的。你有什么想要的只管说,吾办得到绝不推脱。”

    清阳映在子徽仪的脸庞,笼起一层淡金色的光雾,他在朦胧的柔光里绽开笑颜,俯身对风临说:“殿下赏我一枝花吧。”

    他清皎容颜映在风临眼中,光彩夺目,教她再看不见旁物,只低喃道:“一枝花?”

    “是,一枝花。”子徽仪笑道,“只要一枝花。”

    风临道:“好……不知公子想要什么花?”

    子徽仪道:“什么都行,随你心意,随什么时候。”

    风临道:“好……好……”说完,她呆呆走到扶栏处,手扶着拐发愣。却听子徽仪站在阶下道:“殿下要一起去么?”

    她立时回神,道:“要去要去。”

    二人一人乘辇一人步行,往那王修容处行去,正巧与御园亭中望见风德宜、风依云二人在下棋。

    “好巧啊。”风临挥挥手停下了轿辇,冲着亭中笑道。

    风德宜转头望见是她,哼道:“哟,定安王好雅兴啊,带着拐也要来看春景?”

    风临乐呵呵地道:“又不是来看你的,你放什么屁?”

    子徽仪轻轻笑了下。

    风德宜把手中白子一摔,道:“叫人扫了性,这还下什么!”说罢便起身要走。

    风临接过拐下辇,说:“皇兄急什么,一道下会儿呗。”

    风德宜冷哼道:“你那是要下棋吗,醉翁之意不在酒吧?本皇子可不奉陪了,告辞。”

    “等一下。”风临慢悠悠道,“回去别乱说。”

    这一句话把风德宜气够呛:“胡扯!你当我是那说闲话的村夫吗?你的事我才不乐管,少自作多情了!”

    风临笑道:“那就谢过皇兄了。”

    风德宜道:“哼!用不着,你多谢谢那御医吧!整日到处闲逛,那脚哪辈子能养好?真是够难为人家的!”

    风临道:“吾明白皇兄是关心吾,只是那张嘴像泔水桶涮过一样。不过吾怎会同皇兄一般见识呢,皇兄慢走,呵呵。”

    “哼!”风德宜一扭头,气哼哼走了。见他走远,风临乐了半天才坐下,冲风依云道:“皇弟,真是好巧啊,吾正要去寻你呢,就在这碰见了。”

    风依云“嗯”了一声,低头收拾棋子,也不多言。

    风临冲着亭内的宫人们摆了摆手,众人识相退下,寒江与平康守在近旁,亭内只余风临、风依云,与子徽仪三人。

    风依云默默看着她这一套动作,将手里棋子装入棋盒后坐下,问:“皇姐有事?”

    风临随手拿起个棋子,有一下没一下敲着:“小小的人儿,怎么整日板着张脸,像个债主一样。”

    他不说话,只低头默默捡棋盘上散落的棋子。风临一时无话,正想着如何打开话题,却听身后人单刀直入道:“殿下,您想回栖梧宫么?”

    啪嗒一声,风依云手中棋子滑落在棋盘,连滚了三圈才倒。

    他沉默良久,伸手去拾那枚黑子,“已有去处,我不回了。”

    风临语噎,不知如何搭话。亭中默默许久,只听得到棋子落盒的声响。

    许久,子徽仪道:“他们很想叫你回。”

    风依云停下手,低头露出个冷笑:“从前不是不要么。”

    风临道:“谁说不要?谁说的!你给别人本就不是我们能做得了主的,难道我们愿意么?父亲他……他一直惦念着你。”

    风依云低头道:“既然已经如此,再改换也没什么意义,还是算了。”

    风临道:“怎么算了?现在有机会难道叫我们白白放弃么?我……等等!”

    风依云放下棋盒也不对她的话做回应,转身便往亭外走。

    风临急忙起身想拦他,却被一只手拦下。子徽仪缓步走至桌前,替他收拾棋局,状似无意道:“殿下可知我今日在栖梧宫吃了什么?”

    前面人不应,照旧往亭外走。

    子徽仪道:“金蕊桃花酥,玉兰花馔,香槐卧雪和春花粉圆。这些精巧的点心在我去栖梧宫之前,从没有见过。栖梧宫小膳房里有两个人擅做甜食,是皇夫特意选来的,因你皇姐喜食甜。过去我拜访,总能闻到栖梧宫飘着的甜味。每每闻到,我总忍不住在心里笑:准又是在给殿下做点心。”

    前方男孩慢慢减缓脚步。

    子徽仪笑道:“我第二次入宫拜见皇夫时,除器物外,他赠了我两瓶桂浆。他给我时说,这桂浆是去岁十月他同两个女儿一起做的,因着那年得的桂花好,做了许多瓶,也叫我尝尝。说的时候,你皇姐一直坐在椅上笑。”

    男孩背对二人,不知觉间停住了脚步。

    子徽仪道:“我在栖梧宫尝过许多吃食,椒柏酒,渍青梅杏仁酥,雪芙蓉,梅花汤饼,牡丹花糍……从这些饮食中,我能窥见他们的一年四季,仿佛能见着他们春时择花制浆,夏时觅果渍糖,秋时食蟹赏月,冬时围炉饮茶。其流淌于日常琐碎的温情,令我神往,我每每见着他们坐在一处说笑,心中总是艳羡,若能同他们生活在一起,该会有多幸福。”

    随着最后一枚棋子落盒,子徽仪抬起头,发出最后一问:“殿下,你难道不想做皇夫的孩子么,哪怕只有一天。”

    风骤起,林间枝叶纷鸣。

    男孩背影僵在亭边,一道巨涛铺天盖地而来,震碎心海中所有覆于表面的薄冰。

    他忽然拔腿就跑。

    “等等……”风临想出言阻拦,却被子徽仪抬手制止。

    风依云一路奔跑,直到无人处才肯停下,气喘吁吁地走到一株大树边扶住。一股疼痛从肺部传出,慢慢蔓延至眼角眉梢。他捂着胸口,嚎啕大哭。

章节目录

太女纪  (女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月下卖刀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下卖刀郎并收藏太女纪  (女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