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送到这吧。”风临勒马侧望,对着跟随的风恪、风和说道。她身后是一条宽阔而略显寂寥的大道,再往前走百十步,便彻底望不见华都的城墙了。

    风恪并不习惯长时间策马,骑了这一上午已像浑身散架,早就想回去,只是碍着御前的梁少监和几位送行大人没走,她也不好先回,现在得了话,她巴不得立刻回身,是而笑盈盈地应道:“如此也好,后面路途遥远,皇妹要照顾好自己。”

    “嗯。”风临简短的应了一声,近日来稍鲜活的表情又散了大半。

    风恪倒并不介意似的,自去与婆婆顾将军告别,几位大人也上前同风临作别,风临一一应过了。

    在这群人里风和年纪显得太小,可穿着打扮却是最显眼,颜色分外娇俏,脖子上还挂着翡翠团花金璎珞,一动叮当作响,因而她上前来时,风临不需看便知是她。

    风和年纪虽小,马骑得却不错,缓缓踱步上前,对着风临蹙眉开口,面显不舍之态:“皇姐,今日一别,又不知何日再能相见,妹妹心中实在难过……战场刀剑无眼,珣王又狡猾刁钻,皇姐旧伤刚愈,行事万万小心,勿要以身犯险。妹妹在这日日为皇姐祈福,待凯旋之日,妹妹定斟酒亲贺皇姐。”

    风临表情稍松,道:“吾记下了,多谢。你在京中好好读书,莫要懈怠。”

    “妹妹记下了,皇姐慢行。”

    风恪在一旁冷眼看着这二人说话,心里直在冷笑。

    两拨人马就此分别,大军重新上路,顾将军此时精神正好,与风临并列而行,搭话道:“殿下与小净王感情甚好啊。”

    风临目视前方,不咸不淡道:“吾姐妹不多,如今也只这一个妹妹,关心两句并不为过。”

    “殿下莫要误会,老臣没有别的意思。”顾程笑了笑,也转脸看向前方的大路,“老臣只是想起了先太女,唉……”

    风临面上不显,手却暗暗攥紧了缰绳,等着她的下文,可顾程却不再说了。随后二人讨论了几句行军的话,顾程便觉精神稍乏,回车中歇息。风临仍策马而行。

    及入夜,大军安营扎寨,风临下马步行,正欲召诸将询问,却见一队人押着个小黑影上前来,似乎是来寻自己。

    白青季上前拦下,询问:“怎么回事?”

    为首的士兵答道:“回白副将,巡夜的士兵们在营地附近抓着个鬼头鬼脑的家伙,似乎是尾随来的,正要痛打一番押去审问,这人却嚷着自己是李家女郎,要见殿下。小人见她无从无凭无据,却穿了一身华贵衣衫,心里也怕误抓了人,想着领给殿下见一面,辨下真伪。”

    白青季扭头看了风临一眼,风临在后方听的清楚,冲她点了下头,白青季立刻便道:“带人上来。”

    “遵命。带上来!”

    几个士兵押着个被黑布蒙了头的人上前来,送到风临前方,离了约有十五六步的距离,给黑布扯了下来。

    那人被蒙的久了,猛一见火光眼睛招架不住,半天才完全睁开,鬓发凌乱,形容狼狈。

    风临微惊,盯着那人道:“思悟……”

    听到这一声熟悉的唤音,李思悟身子一僵,她两眼飞快看了风临一下,随即便落到地面,低着脑袋给风临行了一礼,音细若蚊:“下官……拜见殿下。”

    “嗯……”风临瞬息便收起了神情,不咸不淡的应了一声,扬头说,“把人带到吾帐内。”

    江墨恒应声而动,走到李思悟身后道了声得罪,便拿黑布蒙住她的眼,引着去了风临所在。白青季则对那群士兵叮嘱了一番,并悄悄给了些赏钱。

    帐内四下屏退,二人相对,一阵沉默。风临将臂缚卸下,又摘了轻甲,微微呼了口气,才转头看身后静立的人。

    她本来想叫思悟,可话将出口时又咽了回去,最后还是说:“李思悟,你有何要事?”

    站着的人身子微微驼着,头也压的很低。风临记得李思悟从前是不驼背的,许是因眼前人和记忆中不一样的缘故,风临看着稍有些不顺眼。

    李思悟没有直视风临的目光,仍是飞快看一眼,随即便落到地面,垂着头说:“下官只是想来送一送殿下。先前殿下受伤,下官未能探望,已是……已是过意不去。”

    风临歪头打量她,可她始终低着头,叫人看不着表情,风临微微蹙眉,直回头望着她说:“你就为这点破事夜闯军营?……你活腻了吗?”

    李思悟心中一惊,忍不住咽了口口水,干巴巴道:“下官绝无闯营之意,只是想在不远处等候着,待明日殿下出行时,寻机会求见……只是不想军中将士分外机敏,一眼便盯住下官捉了去……”

    风临皱眉盯着她,心里说不清什么滋味,待她说完后便道:“行了,吾命人送你回去。”

    毫不加掩饰的逐客令,在意料之中,却也令李思悟难过,她在心中道:这也难怪,我这般行事,殿下肯见我已是稀罕事,我又有甚脸面难过?只是……只是我心里仍是不甘。我想说的话还没有说……唉,为何我想做的事总不能成……

    她心思低沉,头也愈发低了,只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盒,两手拿得很艰难,往前一伸,有些恭敬道:“下官先前听闻殿下受伤,心中挂念,又不知殿下吃甚么药,便着心去寻了一株上品野参,想着此物滋补总是无害的,献与殿下,望殿下不嫌,慨恩纳下。”

    风临本不想收的,可又见不得从前一道长大的人在自己面前作这样低微之态,这让她心里有些发堵。

    她深吸了一口气,扭过头道:“你半夜跑来这里,就是为了送这东西?”

    李思悟低头不语。

    风临复杂一笑,轻声说:“你不是这样莽撞的人。”

    这话落在李思悟耳中,倒似一道惊雷炸开,她整个人僵在那处,不知该如何应付,想要为自己解释几句,却又发觉欲申辩的话是如此苍白无力,默默咽下,最后只张口说了句:“下官诚请殿下收下……”

    “罢了……你拿上来吧。”风临叹了口气,朝她一伸手道,“一会儿就走吧,此处不便留你。”

    “嗯……”李思悟低着头上前几步,双手将木盒递与了风临,风临不愿看她此态,微微侧过脸,以左手接过,木盒自李思悟掌中划过,力道很轻,李思悟却低声倒吸一口凉气。

    那声音发颤,不似作假,显然是痛着了。

    风临心中生疑,目光飞速在李思悟收手前掠过掌心,一时间微愕,抬手一把抓起李思悟的左手腕,强硬地扯到自己眼前。

    “伸开。吾叫你伸开。”风临瞪着她蜷起的左手道。

    李思悟冷汗直冒,却不敢作声,也不敢伸开手,风临只好自己抬手去扒。

    李思悟力气没她大,风临两下便扒开了手指,两手抓着李思悟的手掌一看,掌心一道道紫红伤口,新伤叠旧疤,有几道鲜红的已是皮开肉绽,伤口周围布着渗出的血痕。

    这伤伤的很刁钻,李思悟是个文弱书生,经不得棍棒,打在掌心是最好,而书生右手要写字,所以打一概只落在左掌。

    右掌细腻修长,左掌却青紫绽红,一对何其可笑的手掌。

    风临盯着这伤看了许久,最终松开了手,李思悟飞快把手抽回背后,宽大的长袖立刻掩住所有伤痕,她正慌乱理衣,却听面前传来一声低沉询问:“你家里为何打你?”

    那伤痕是铁戒尺打的,对风临来说并不难辨。而李家的女郎未犯法纪,轻易也不会有人如此重罚,猜也只能是李家人动手了。

    李思悟只惊了一瞬,很快便给出了一个得体的回答:“下官于德文之上愚钝,屡令家中长辈蒙羞,心中有愧,因而自请受罚。殿下请勿上心。”

    风临没有追问,只是拿着那盒子盯着看。趁着风临低眸时,李思悟抬头深深望了她一眼,随后抬手行礼,小声道:“刀剑无眼,殿下万自珍重。今夜多有搅扰,承蒙殿下恩德得以脱身,下官心中感念,必定牢记。时辰不早,不再叨扰殿下,下官告退了。”

    直至李思悟走出帐外,风临都没有再说话,她始终盯着那木盒的一角上淡淡的血痕。

    出帐时,李思悟正心神惆怅,冷不防遭什么东西一绊,整个人面朝地摔了下去,满脸是灰。

    她艰难爬起来,拿衣袖胡乱拂了拂面,回头一望,却见一黑衣蒙面侍卫站在身后,正慢悠悠收腿。

    李思悟心中微恼,低声道:“这位军士,我有何处开罪,何故戏弄与我?”

    岂料这蒙面侍卫只拿眼角瞥了她一眼,竟一个字也不答。

    李思悟大恼。

    正巧江墨恒前来,见状扶起人,说:“殿下命我送您出营,一会儿还得劳烦您蒙下眼。”说罢她看了眼蒙面侍卫,对李思悟说:“这人是个哑的,并不是有意开罪,许是黑夜里看不清冒失了,她也没法开口解释,还望您多担待。”

    “您客气了,是我给您们添了许多麻烦,既是无心之举,又何谈担待二字,劳烦了。”李思悟作揖道谢,顺从地让江墨恒蒙眼。

    黑布笼上眼睫的前一瞬,李思悟无意间又瞄了一眼那侍卫,恰那侍卫也正望着她,二人四目相对间,隐约有股熟悉的感觉,令李思悟一时抓不准。

    黑布系好,江墨恒扶着她右手往前走,走至第五步时,李思悟猛然停下了脚,她站在原地,缓缓回头,被黑布蒙住的眼“看”向后方。

    一阵夜风拂过,四下静然。

    江墨恒扭头看她,问:“怎么了李大人?”

    李思悟转回被蒙住的双眼,回答道:“没什么……我只是弄错了方向。”

    -

    王军声势浩荡,一路更有各地州府接应,初行十几日并未受什么大罪。风临路上与顾程老将军日益熟络,行至符州时,已能说上两句玩笑话。

    到符州时夜天色不早,顾程将军是儒将出身,一向军纪严明,便令大军城外驻扎,不去扰民。当地知府意欲设宴款待,她也几番推辞,最终推脱不得对方热情,只带了两三个将士浅酌了一两杯便赶着回来了。

    回来时正见风临在主帐中啃饼,顾程心里一喜,笑呵呵从手下手里拿过一食盒,屏退了随从独自走到风临桌旁坐下,将食盒往风临面前一推,笑道:“臣今夜赴宴,尝着那处酒肉不错,特意带了些回来,殿下不妨一尝?”

    说罢顾程便抬手打开食盒,盒内躺着一碟果木烧鹅、一碟九珍肉蓉花、一碟水晶脍。风临只瞥了一眼便微蹙眉头,却不说什么,只是放下饼,双手接过顾程递来的筷子道谢。

    盒内有两副筷,顾程拿起另一对,先每样夹了一口,说是自己方才没吃饱,风临见状心中微微叹气,心道:顾将军也实在善解人意,倒叫我不好意思。

    见风临安静吃饭,顾程放下筷子,坐在对面笑呵呵看着她说:“臣的孙女与殿下年岁相仿,吃饭时却不似殿下文静,总呱呱讲话,每每吵得老臣头疼。”说完她似是想起孙女的调皮,边笑边摇头。

    风临抬头望向顾程,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从前在军里,也有人给吾带饭。吾少时不得长辈疼爱,得她照拂,将她视作亲长。”

    顾程一愣,风临鲜少说她自己的事,突然来一句,想必是今时某刻触及柔肠,有感而言。顾程道:“那人也是军中的?”

    风临垂眸微顿,说:“是柳老将军。这也不算秘事,她一向照拂后辈的。”

    “是她啊……”顾程闻名一叹,不由得感慨,“臣与她算是相识,从前也一道在守备军中历练过。二十年前匆匆一别,再回首已是天人永隔,可叹啊……”

    风临没有接话,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烧鹅,放入嘴中沉默地咀嚼。

    顾程老了,有时难免多愁善感,自己浸于悲伤之中良久,才道:“柳家出了她一个,也算不负皇恩了……”

    风临嗯了一声,没有多言。

    顾程又道:“这次飞骑营领兵来援的主将,好像也是柳家人……”

    “是么……”风临应了一声,转而提起另一个话题,“将军,吾恰也有事要寻你。”

    顾程勉强收起思绪,望向她道:“殿下请说。”

    风临放下筷子道:“白日里诸将讨论攻楠安之策,吾未作声,是心中另有一番主意,只碍着有些冒险,特想说与您听听,请您帮着断一断。”

    顾程笑道:“殿下既有妙想,不妨直言。”

    风临道:“白日里的法子,稳扎稳打围城而攻,虽然稳妥,但时日必久、耗费必巨,楠安百姓必苦。”

    顾程心中微慨,风临继续说道:“楠安虽在珣王治下多年,但到底是我朝子民,困城围攻……百姓要如何活命?

    说到底这是一场因政而起的战争,吾实不忍心连累百姓。”

    “殿下莫不是想劝降?”

    “该走的面子活儿要走,但吾不认为珣王能投降。将军,吾是想……直接擒王。”

    顾程道:“讨伐声势浩大,那楠安城必定早做了万分防备,擒王一说虽好,做起来何其难。”

    “晚辈倒有一计……”风临起身走至她身旁,悄悄附耳低语一番,顾程目光渐渐发愣。

    “将军以为如何?”风临说罢回座,重新看向顾程。

    顾程先是摇头,而后忽然大笑:“到底是老了,不比年轻人心窍玲珑……好好好!这场应是老臣此生最后一仗,索性便陪殿下一遭,把前半生的拘束尽数抛了,闹他个天翻地覆罢!”

    风临唇露浅笑,挪杯斟了两杯茶,递与老将军,举杯一碰,二人皆笑。

    -

    三日后,夜子时,风临于帐中就寝,忽闻有脚步声靠近,扶刀睁眼,朝旁侧一望,见是宁歆前来,心下一松,问:“何事?”

    宁歆俯身耳语道:“凌参军有事要禀。”

    “好。”

    风临起身披了件斗篷,点了一盏小灯,宁歆引着凌寒星入内,风临示意他坐下,问:“可是我们的斥候回来了?”

    凌寒星道:“不假。但回来的不是楠安的,是边镇的探子。”

    身后宁歆呼吸微滞,风临眼神不动声色瞄了一眼,照旧询问道:“说了什么?”

    “阿凤你要的暖宵楼名册抄到了,近年来的异闻也一并记入此处,你且看下。”凌寒星自怀中掏出一本巴掌大的册子递去,而后继续道,“那金枫果然没说实话,他自入暖宵楼后便只悬牌卖艺,不曾听闻去照拂什么爹什么娘,用的名大约也是假的。”

    “嗯……”风临应了一声,手飞速翻阅小册,果然在抄录的名单内找到了芍药二字,只见上写道:

    芍药,暖宵楼男妓,约三年前买入,生年不详,年少貌美,性阴僻,似富贵出身,难忍卖身,曾有自戕之举,未成。楼中花翁以此宣其性孤高难驯,使价倍增。

    尤受一京客宠,曾独包数月。归楼后其复自戕,未成,价又增。

    去岁接客时遭掳,今无踪迹,楼中人称其应亡。

    风临飞快扫完探来的情报,手极快翻页,唯恐身后的宁歆扫到。如此翻了七八页,风临才装作无事模样,收起册子继续与凌寒星交谈。

    凌寒星冷笑道:“依我之见,这个金枫还是要留着,我总觉着背后养着他的人是条大鱼,一日不吊出来,我便抓心挠肝的……”

    “都随你。”风临点头道,“只是你别一失手弄死了他。”

    “不会不会……现在我可舍不得。”凌寒星嘻嘻一笑,又正色道,“还有一事我急着告诉你,阿凤你寻的那个戴坠子的人,似乎寻到踪影了。”

    风临心中一紧,忙问:“在哪?”

    凌寒星说:“拿不准,我们的人是回程住黑店时听见有伙杀手吃酒,方才得着这个消息。未免惊动,当时他们只抹黑抓了一个舌头来问,只是那人也是个糊涂的,只知道要跟着去个王家村。”

    “王家村……王家村……”风临念了两边猛然站起,走到身后桌前翻找一通,抽出一张地图,目光搜寻,冷不丁寒笑道:“这不就百十里远么?”

    凌寒星一皱眉,“你要去?”

    “至多两天,寻不寻得到吾都回来。”

    凌寒星沉默了一会儿,耸下肩说:“我无所谓,反正北边时你一贯这样野着,只是这边的人不一定会同意你乱跑。”

    风临来回踱步,最终停在桌前,手指焦躁地在刀把上划动,“叫白青季进来。”

章节目录

太女纪  (女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月下卖刀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下卖刀郎并收藏太女纪  (女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