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印染的谢师傅是春水镇唯一一位掌握全部蓝印花布印染技术的匠人。

    沈寒一进屋子就瞧见了他——坐在窗边的火炉前,手上端着一瓷杯茶水,一身深蓝色布衣背脊挺直,眼周褶皱也盖不住的精神矍铄,和黄姐说的气态一模一样。

    心中不禁升起一丝胆怯,沈寒顿住脚步,正犹豫怎么打招呼,对方就转过来,声音洪亮如钟:“小沈来了?快过来坐,不好意思让你等那么久!”

    因为要见长辈,沈寒今天特穿意了一件水蓝色衬衫和灰色直筒裤,马尾高高扎起,整个人看起来挺拔又精神。

    “谢师傅好,我是沈寒,黄姐介绍来的。”

    可开口时虚颤的语气又彻底出卖了她,沈寒循声走近,尴尬又紧张得不敢直接落座,等李大康坐下,又拉了她一把,才红着耳朵不好意思地坐到谢师傅对面。

    谢师傅本名谢昌意,土生土长的春水镇人,现今已快七十。

    他有一个儿子,四十正当年,在印染上颇有天赋,可惜半个身子掉进钱眼里,不愿继承印染衣钵。还有一个孙子,十六岁也正是接班的好苗子,可惜随他父亲,主意大得很,一根筋琢磨着自己喜欢的事。

    正担心传统凋零,后继无人,老熟人忽然给他打电话,说有个女孩,对印染很感兴趣,想过来勤工俭学。

    后半句是什么,谢昌意没听清也不在乎,他只在乎前面那句:有个女孩对印染很感兴趣。

    此刻瞧着眼前水灵灵的小姑娘,谢昌意越看越满意,心里的喜悦都要溢出来,但见对方紧张的样子,还是忍住了心绪,正色道:“黄姐介绍来的,我知道,她常夸你是个好孩子。”

    黄姐是市里一家蓝印花布专卖店的老板,单名一个曦字。

    沈寒于初二暑假结识她,那时对方生意操劳,险些中暑晕在路边。沈寒扶她回店里,又给她卖了一盒藿香正气水,两人因此熟络起来。

    黄姐知道沈寒处境不好,便让沈寒有空就去店里给她帮忙。沈寒十分乐意,慢慢地,也对蓝印花布印染产生了兴趣。

    后来转学,沈寒原本是考虑找家餐馆端盘子,没想到黄姐知道后,问她愿不愿意去一家印染坊当帮工。

    春水镇巴掌大的地方,高中生在周末找个端盘子的活都困难,沈寒一开始哪儿敢想那么多。如今有机会去喜欢的工坊帮忙,简直是再幸运不过的事!

    沈寒欣然同意,此刻又听鼎鼎大名的谢师傅说黄姐夸赞她,心中感激更甚。

    谢昌意听黄曦提过小姑娘家中的情况,也知道少年人总是自尊自傲,三两句话揭过,就和蔼笑道:“既然黄姐认可你这丫头,老头子我就不再考核,只问一点,假使小沈你周末来帮工,能平衡学习和工作吗?”

    谢昌意的确想多来几个年轻人,但如果一心二用,两头都做不好,也没太大必要。

    沈寒来之前就想过这个问题,闻言几乎秒回:“谢师傅,我可以的!我的学习效率很高,高一高二阶段完全没问题!”

    她自信的时候格外漂亮,眉梢上扬,眼睛里雨雾散去熠熠生辉。

    谢昌意十分满意,正要接话,就见对方细眉一蹙,突然抱歉道:“不过谢师傅,高三的话,我就无法保证了,我……”

    她有想考的很好很好的大学,那个时候,就没有什么周末和假期。

    谢昌意本来也没指望高三会像高一高二那样,更何况高三还有一年半,那么远的事情,现在担心做什么呢。

    “没事没事,”他挥手道,见聊了半天,小姑娘还没喝上一口茶,忙着李大康给人倒一杯,“咱先顾着眼下,能有你这样的小姑娘来我们这行,老头子已经非常高兴!”

    谢师傅说着自己老,实则看起来十分精神。

    沈寒被他鼓舞,心情也比来时轻松了许多。

    问完自己关心的问题,谢昌意便反过来让沈寒发问,方便大家做个双向选择。

    谢师傅精通全部工艺流程,又是黄姐介绍的,在学习本事这方面,沈寒自不必担心。

    她想的是工钱问题。

    “谢师傅,不知道做工的话,每天工资是多少啊?”

    中国人说到钱时总觉不好意思,沈寒常年缺钱,在这方面更是胆怯,以至于短短一句话,说到最后细弱得没了声。

    谢昌意高兴得都忘了这茬,反应过来,目光转向李大康。

    李大康兼管财务,呷了口茶立马大大咧咧接话道:“这工资啊,像你这种半工半读的,我们是按一天八十来算的,周日你要提早去学校,那就只有六十。总的来说不高,但是如果你表现得特别好,就会涨到一百一天,你看怎么样?”

    双河中学的食堂,由于中、晚餐有国家补助,所以平均7块5一顿,早餐自己选择,一杯豆浆加两个包子,加起来两块六,一星期就是88元。沈寒缺两个星期的餐费和一些文具、生活用品的钱,如果一个周末赚140,完全够花,甚至会有结余。

    可宁州市城内的兼职的平均工资也才60元/天,她一个高中生,怎么好意思要谢师傅那么多钱。

    “那个,谢师傅,李大哥……”

    虽然他们不说,但沈寒知道,他们看在黄姐的面子,想要稍微帮衬她:“工资可以开低一点,够我在学校吃饭就好了。”

    “一周140有点多,我怕我才来,事没办好,还亏了你们的钱。”

    沈寒是真心实意说这番话的,虽然钱的确是越多越好。

    谢昌意本来还担心这日薪开得低了,没想到小姑娘这样说,不由大笑:“哪里有亏的,小沈你可别以为我们作坊的活和你在黄姐店里一样,黄姐那是卖东西,多靠嘴上的本事,我们这儿,你要干的体力活多了,像刻版啊,刮浆啊,累得你腰酸背痛,半点不轻松的!”

    谢师傅说得没错,印染的各道工序都不轻松,可再不轻松,对她而言也比重复又机械的洗碗要好。

    沈寒初三暑假去烧烤店洗过盘子,那一个月脖颈、手腕酸痛,晚上睡都睡不着。可最后交给继父的钱也不过一千二百块钱。

    “谢师傅,还是少点吧。”沈寒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开口推辞。

    别人对她好,愿意接纳她勤工俭学,她多做少赚也是应该的。

    真是固执的小孩啊!

    这回连李大康也不禁感慨了,和谢师傅两两相望。

    谢昌意不打算减少,这行有年轻人加入本就不容易,更何况对方又需要钱去生活。

    低头慢慢喝了一口茶,随着展开的眉头,谢昌意哎一声:“小沈,要不这样吧!”

    年前的时候,谢昌意跟着伙计去了一趟浙江乌镇旅游,在那边,谢昌意看见不少年轻人用手机拍摄游行经历,他不习惯用手机,就问他们拍下来做什么,还特意布置场景,拍那么久,那群年轻人便和他解释:“拍下来上传网络,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高级,大家都可以看到。”

    这话老头子没有全部理解,也不知道后面隐藏的社会变革,但“大家都可以看到”令他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把蓝印花布印染的一些东西拍下来,让大家去了解,去喜欢?

    谢昌意揣着这个念头好久,逢人就说,但院子里的中、老年人都不配合,孙子更是指望不上,今天逮到一个嫌工资太高的年轻人,当即有了主意。

    “小沈你呢,每天干工的时候再帮老头子拍拍院内的场景,主要内容嘛,也没有限制,就是拍你觉得好的、有趣的、吸引人的,”谢昌意说,“我老了,眼神不好,拍得不行,你这个年轻人来,照片、录像都可以!然后到时候我们也学着发达地区那些人,发到网上,宣传宣传我们春水镇的工艺!”

    沈寒做梦也没想到谢师傅居然会提出这么有意思的事,睁大眼睛愣了好一会儿,才不住点头,她愿意做这件事,非常愿意,可是她只有一部用来通讯的老式按键手机。

    “这个没问题!”像是早就准备好的,谢昌意起身到柜子里取出一台索尼标志的相机,“六十大寿时儿子送的,旅游时用一下,今天起就交给你!”

    相机光滑又精美,沈寒小心地捧在手中,摇头说不会用。

    谢昌意就招呼她靠近,各路按键演示半天:“会了吗,小沈?”

    雨打湿的窗、热腾腾的炉子、冒烟的茶……沈寒举着相机,有样学样一一定格,然后便盯着屏幕面露赧色:“会是会了,但是谢师傅,我拍得不太好看。”

    “第一次拍嘛!不着急,多练几次就好了!”谢昌意大笑,见沈寒乖乖的模样,感概真是难得遇见这样好脾气的小孩。

    说完工钱和拍照,李大康又跟她说了一下上班的时间和注意要求,沈寒悉数记下。

    快到六点时,谢师傅让她留下来一块儿吃晚饭。

    沈寒望着黑压压漏成一片的天,赶忙拒绝,说自己要赶寝室门禁。

    初次见面,确实不好过多挽留。

    可屋外这么大的雨,小姑娘一个人回去,哪里叫人放心。

    “对了,小沈,”送至门口,谢昌意忽然想起什么,抚掌笑道,“我孙子今天在家,你别着急,我让那小子送你回去!”

章节目录

狂奔去[校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聊破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风急惊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急惊眠并收藏狂奔去[校园]最新章节